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寶物回顧

清乾隆木硯臺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4日 16:35


  藏品名稱:清乾隆木硯臺

  收藏者:朱武治

  藏品來歷:我爺爺留下來的。

  藏品特徵:這方木硯臺,長26厘米,寬26.5厘米,硯臺的四週有雕刻的蓮花圖案作為裝飾,四角刻有“天下太平”四個字。蓮花紋飾內的四角,雕刻著四朵如意團花,硯臺上方中部陽刻著一個“龍”字,龍的左邊刻著“龍騰虎躍”,右邊刻著“龍飛鳳舞”。硯台下方陰刻著“書中乾坤大”五個字,硯台中央是11厘米見方的倣漢石渠硯池,硯臺的背面刻有《吳山圖記》,落款為“甲戌早春”王傑書,鈐刻兩枚印章,一方為陽刻“王傑之印”,另一方為陰刻“南山老人”。

  相關背景資料:硯臺又稱研,是一種研墨的工具,它是伴隨著筆和墨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最早出現的硯臺是石硯。漢代由於發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於是硯臺開始發展起來,出現了銅硯、陶硯、銀硯、木胎漆砂硯等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硯的出現。唐代是硯臺的重要發展時期,出現了端石和歙石兩大硯材,明清時期制硯的材質更加豐富,出現了瓦硯、鐵硯、錫硯、玉硯、象牙硯、竹硯等等。木硯研究始於何時,沒有定論,但以清代居多。木材因其本性所限定,實際並不適宜做硯臺,但文人的浪漫將這種大膽的嘗試,與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頗為精美的文房陳設品。


  鑒定專家:張淑芬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從事古代工藝品、雜項鑒定工作38年

  專家評述:這方木硯呀,是有序流傳下來的,為什麼呢?因為它硯臺是一個方的,用老紅木雕成的硯臺。四方呢都有這個蓮花的這個纏枝的這個裝飾,四個角呢有一個“天 下 太 平”,並且呢有個“龍”,另外呢它有兩句詩,側面有兩句詩,背後它有一個《吳山圖記》,它全用的是楷書的全文,全部都是陰刻,根據它這個硯臺背後的這個銘文和它的印章,我們查了一下呢是“王傑之印”是這個“甲戌早春”做的,這個王傑呢是乾隆26年,1761年的狀元,這個 這方硯臺呢是1745年在乾隆1745年做的,那這個硯臺呢就是説是我們有序流傳的一個木硯,根據它的這個刻工,非常的簡練,並且嫻熟,所以我們呢,專家鑒定團呢認為這方硯臺呢我們給它定一萬(元),我認為呢這還是個保守的價錢吧。

  專家鑒定團估價:10000元人民幣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