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電視詩歌散文首頁

《感悟阿裏——導演劉湘晨專訪》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01日 18:21


  阿裏高原是個什麼情況,因為它是全世界人類最極端的那樣一個居住的環境。它不僅屬於當地的人,它屬於所有嚮往高原的人。而每一個到那去以後,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心目中的高原。所以我們到這、就站到這,看了一下,有了一種感知,這就很幸福了、很充實了。

  

  >>>>關於《兵車新藏線》

  

  古人常用“八千里路雲和月”來形容距離的遙遠,甚至是很多人一生的概括。我們這次到阿裏一共是四個月,這四個月的距離往返是八千公里,應該説是一萬六千里。我們到了阿裏它的首府獅泉河,就這樣一個地方,在當地已經是非常繁華的一個密集的人群聚集地。這已經是海拔4300米。海拔4300一般人很難想象這是一個什麼概念?那麼平地的人都知道,這應該是徒手負重25公斤以上的重量。當地的藏胞這個反應不明顯,一般外地人猛一下到這樣一個距離,會有很強烈的高山反應。説這個高原環境對一般的人,對你生命,和你感受生命本身的極限都是一種挑戰。這段路也非常危險。我們現在走已經比老的高原人説,比他們原來當年的狀況,已經不知道好多少倍了。但就是這樣的情況,在那些山路上也是非常危險。因為它的彎道很大。你想我們去的時候,這個季節,我們大概是五月份上去的,這個季節很多地方,冰雪還沒有消融過不去;有些地方可以過去,冰雪剛剛消融,路面非常滑,車輪經常這樣橫向地這樣一擺動,非常危險。

  像這次有一個專門是拍了一個汽車兵的題材。那麼這些人一開始,原來我們在平原上也能見到汽車兵,跟他們接觸之後發現,這些普通的孩子們離開父母,離開自己的家鄉熟悉的環境,來到這樣一個地方。他們長年累月在這條線路上來回奔跑。那麼聽他們説,一開始有很強烈的高山反應,身體各方面不適,高山反應、暈倒是非常經常的。一下走往返一次要跑大半年,大半年來回往返拉運物資。那麼他們在這條線上跑,跟平地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這個地方你不敢有任何差錯,一有差錯——所以我們在路的兩邊,經常能看到翻的車呀。車事故的發生率我估計應該是全世界最多、最頻繁的路段,非常危險。再加上他們要克服常人難以忍受的——經常跑出去幾百公里見不到人煙,特別是在雨雪交加這樣的條件,他住不到正常的(住宿條件)。現在好一些有兵站呀各方面(的條件),就是幾年前,經常是跑很長時間他們沒有這個住宿條件,只能露宿野外。風餐露宿、又在高原上,自己要弄吃的。我在片子裏記錄了非常生動的一個細節,戰士們經常帶著馕和方便麵,戰士們因為路上沒有燒水的條件,即使燒水也燒不開,他們又怕耽誤時間,這樣經常是拿著方便麵當點心來吃,就在路上就這樣吃。而如果沒這些戰士這種奉獻精神,那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在阿裏高原的千里邊防線上,邊防站就沒有正常的物資供給。

  你很難想像,這些小夥子各個都生龍活虎,像城裏的每一個最優秀的小夥子,也一樣富有智慧、富有激情,能創造很多最好的事情,和小夥子們之間那種最壞的開玩笑的事情。他們也會在城裏看著那些最漂亮的女孩,有很多想法、想像,他們也喜歡足球,狂熱崇拜貝克漢姆,或者喜歡哪個歌星。跟你是完全一模一樣的。但就是這完全一模一樣的人,在這樣一個位置上他無可選擇。你像買買提最典型,自己的兒子死了——而且是他的長子——第一個兒子去世了,那邊救上來、埋葬,他連送葬的可能性都沒有,因為部隊就要出發。從哪一個角度講他自己都願意送,這是任何人都可以理解的。就為了這一個細節,他後來承擔了社會十年、二十年的這種社會譴責。家裏人不理解,你孩子都不送,甚至説得很難聽很多話,你自己孩子去世你都不送。他當時每説到這段,一個鬍子拉碴的一個漢子,每次都流眼淚。我拍這段鏡頭四盤帶,一刻沒停,全部盯下來。我們看到的是一點點,他講的當時的很多東西很生動,全部呈現給觀眾是非常感人的。為什麼呢?大家都是一樣的人,就是因為他站在這個位置上,賦予他一種特殊的使命,這個使命成為他人生最高的信仰和準則。

  所以後來我們想,拍這個片子就有一個想法,我們其實跟這些戰士們比,平常我們的環境比他們好得多,所以如果我們能把戰士們的那種喜怒哀樂有一點表現,甚至於最簡單的願望,戰士們通過鏡頭讓自己的父母看到了自己,他們就非常高興。這可能就是我們當時一個動機。不為別的吧,至少讓這些孩子們自己的圖像能留在鏡頭上,完了通過這些鏡頭播出之後呢,讓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同學們都看到。事實上這個片子播出以後呢,聽我們新疆這些戰士們反映,家裏的人 朋友們都看到了,這一瞬間在鏡頭的這個呈現,成了他們一生最美好的回憶、最美好的記憶。緊接著我們這個片子拍完以後,大概就在播出的這段時間,很多戰士就復員了,他們就把影像永遠地留在了我們鏡頭上,但他們自己已經跟這段生活徹底地脫離了。

  這個裏面寄寓的情感,和表達的那種豐富的精神內容,我覺得怎麼表現都不過份。難怪觀眾們非常喜歡這部片子,因為它帶給我們很多精神的鼓勵,讓我們日居都市、日居安逸和繁華生活的人,也能夠有所觸動。

  

  >>>>關於《轉山》

  

  可能每個人都有他覺得最神聖的東西,可是在阿裏高原,對那些藏胞呢,他們最神聖的,他們一生肯定要去轉神山。我們到阿裏之後呢,就處在這種濃濃的氛圍之中,大家天天在説神山聖湖。非常遺憾我們去的這一年是羊歷的水羊年,應該是聖湖的本命年,今年轉湖的人比較多。但是神山就不是它的本命年了,再加上季節不對,碰到的轉山的教徒不是很多。但是我們依然沿著這個轉山的道走了一圈。我們走的時候非常有意思,看到幾個美國人也在那兒。我們就問他們:你們去轉神山麼?他説我們不去。他們就走到山腳下看了一下。還有的人呢,你像我們雇的馱工,他一年要無數次往返這座神山。我也很疑惑,對了解的人和不了解的人,神山在他們心目中是什麼樣的感受。我們上去之後走了一圈。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大概走了五天 、曲曲折折的走了五天。上去之後呢,首先我要説的就是,特別是那天,我們從幾個角度可以看到神山。特別是在卓瑪拉山口那一天,一直天氣不好,突然那一天天放晴了。放晴了之後,非常晴朗的天空之下,那種非常華貴的、金黃色的那種陽光下,神山的那個天然的金字塔的形狀,首先給人的視覺的衝擊是比較強烈的。後來發現,天下的神山——所以有點説法的一種山——如果沒有這樣一個非常獨特的這種山的氣質,恐怕是很難打動人。那時候我想起了很早以前,古羅馬的哪位大將軍曾經説過:我來了,我看見了。這種心境讓人感覺一下很開朗。

  我們走了後印象最深的是到了卓瑪拉山口。那天的風也大,我們一直從溝底往山頂上走,那一天就走到五千多了、五千七八,那天感覺就非常困難。他主要走不動,每一步邁動的時間也很長。很難邁動、海拔很高。上去之後一下看到藏地老百姓,每個過往的人都係著密密麻麻的這種幡、獻的哈達。當時我們一看這個景觀,突然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人們歷經磨難最後把自己內心,最虔誠的一種情感獻給神山,這裡面寄寓的東西,我覺得還是比較深、比較久遠 、比較厚的一種東西。

  

  >>>>關於《黑草甸的心願》

  

  我在西藏、在阿裏遊歷了四個月,有個最深的感受就是説,你天天處在那種宗教氛圍非常濃的狀態中。所以我當時心裏一直有個很深的感受:這個地方的山水——每條河、每座山都是被強烈的宗教化。我當時在想,能不能找到一個人和自然直接對話的,那樣一種狀態。這就導致了我們欲往藏北走,因為藏北那邊環境更嚴酷、海拔更高。所以我非常想了解,在阿裏這樣一個環境,人類所能有的最極端的居住環境中,人的生存狀態,他和自然直接對照的這種狀態。這導致我最終找到了拍《黑草甸》的藏北的這個荒原。在那可以清楚地感覺到自然環境對人的、在人身上的每一個反應,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細節,這個正是我想看到的情景。我們就把它記錄下來了。果然在這確實也是很嚴酷,首先這裡的藏民長年吃的食物非常簡單,我們拿了一點卷心菜去以後,我們吃了以後他們不可思議,竟然會有人吃這種東西。而且雖然是放羊,也不像天山、阿勒泰山呀那些牧民,經常可以吃到羊肉。因為那個地方動物成長也非常艱難,所以他們輕易也不願意殺一隻羊。主要吃的就是糌粑。就以這樣簡單的糌粑加一點水,這種攪拌以下以後就吃。主要就是每天吃這種東西,在這裡就要一年一季的熬下去。我覺得這種狀況讓人感覺是非常震撼。

  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裏,有一個細節非常打動我。因為那個老人 他為了他的羊,他的羊群曾經是最大的,有幾百隻羊還有幾十頭牦牛。這些羊和牦牛在高原上走過,就好像我們在北京的長安街頭看到,最豪華的跑車跑過去的那種感覺是一樣的。他很驕傲。他就為了改變自己那個放羊的狀態,想希望用將來的車來拉他的羊,就把羊和牛都給他女婿去換大汽車了。我們片子裏反應,三年過去他女婿都沒回來。是不是個騙局我們今天也不知道,但老人應該是遭到他人生最大的打擊。這種不幸和不測在這地方經常發生。但就在這樣的環境,有一天在剪羊毛的時候,看見那個老大爺,兩個小孩抓著小羊羔,最後我就看著這個老大爺,他像對待自己那個最疼愛的孫子一樣,就跟那個小羊羔説話,而且就那樣地去親那個小羊羔。那一瞬間老人對那個小羊羔,是對生命的一種感受。那個非常感人。我就發現就是在這個環境,

  他內心的感受這種細膩和美好非常動人。這個細節讓我想到很多東西,在他們的環境裏,任何一個細節——他們吃飯、睡覺、生育、戀愛、放羊。你比如説很簡單,婦女們擠奶。這個擠奶——擠羊奶擠牛奶這個細節,在很多城市的女孩子們看來,肯定很浪漫很詩意的。你要想想那一群羊,或者是幾十頭牦牛,擠一個時候你覺得好玩,叫你擠一天、一天擠三次的時候,你就發現這是勞動量非常大的一項工作。

  你就很難承受,但她們無怨無悔。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她在這個你認為非常艱難的環境,心境非常淡然、寧靜。

  通過這三戶牧民的接觸,我感受到,全世界對自然環境承受最多的、包容性最大的、心態最開闊的,就是這些普通的藏胞。他們在這塊土地上生存,能夠在這生存、能夠像正常人一樣有人的一切行為,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奇跡。我認為在高原上當然能看到很多很美麗的東西,它們色彩繽紛、色彩反差非常強烈,同樣的山地也不一樣,還有很多美麗的野生動物,但這些人顯然是讓我們最震撼的景觀。

  阿裏高原是個什麼情況,因為它是全世界人類最極端的那樣一個居住的環境。無論是海拔高度、還是生存環境,它是一個場。這樣無形中就形成了一個什麼現象呢,阿裏不僅屬於當地的人,它屬於所有嚮往高原的人。而每一個到那去以後,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心目中的高原。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意蘊、不同的感受和對自己人生不同的啟示。只要人到這個地方,他站在這個場中,站在這兒,你的呼吸、你睡眠、你吃飯、你戀愛、你延續你的生命、你放羊、你做任何工作,它都是一種非同尋常。因為它就會無限地擴大,就會有很多意義。難的就是能夠把它背後的這種東西,邏輯關係全部呈現出來,這是目前我們辦不到的。也正因為這份神秘、魅力,永遠抓住我們的眼球,永遠吸引我們歷經磨難去找到一點發現。這個發現你當時可能很興奮,但你事後想想可能也很渺小,所以我們到這、就站到這,看了一下,有了一種感知,這就很幸福了、很充實了。

  咱們這次這些阿裏高原的這些作品,只能算我們對阿裏高原一個最粗淺的這樣一個表現。實際上每個人到了高原之後,你會發現你自己心中的高原,和別人理解的完全不一樣或一樣的高原。而這些意義呢有待於你自己去發現。當你走到那兒、站到那兒,我相信你得到的感受,將比我給你呈現的更豐富、更有力量。如果説有什麼遺憾的話,我就覺得沒有找到更好的傳達方式、沒有待更長的時間、沒有貢獻出最好的作品,而且永遠無法窮盡的那些話題,可能就是我們最大的遺憾。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