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電視詩歌散文首頁

阿裏札記之《轉山》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7日 18:34


  塔欽 \海拔4675米 神山之下惟一的小村

  

  已沒有人知道神山之下,這個小村最早的建立者,是一個吆著羊群偶爾路過的牧人,還是遠道而來的香客。這裡的每一塊石頭都會因神山之名而貴重。

  小村因神山而吸引著天下人,陸續遷來的商販建起了這條帳篷街,賣的東西與轉山有關,最多的是從西藏地各地匯集而來的藏飾。

  搭在荒野中的零星帳篷,住的多是苦修的朝聖者。他們來的地方很遠,也會在這兒住很長時間。

  到達小村的第一天,最讓我感動的是這些遠道而來的康巴人,他們每次轉山回來得晚,在小村人人過往的河邊小道,抻開鋪蓋卷就是床,第二天天不亮又出發。他們要這樣連續轉13圈神山之後,才會離開這兒回家。

  我們雇的馱工和牦牛比我們約定的時間晚了半天才到,這個季節不是轉山的旺季,各家的牦牛都撒在山裏,一時急用才牽出來,三位驃悍的藏胞兄弟多趕了一個晚上的路,才趕到與我們約定的地方。

  轉山的路有兩種走法,一種是順時針方向轉,一種是逆時針方向轉,我和我的朋友們沒有宗教概念,僅知道腳下的路已被人走了千百年,踩著這些千百年層層疊疊的腳步去看神山,這讓人的心境悠遠而博大。

  


  神山 \ 岡仁波欽 岡底斯山主峰 海拔6638米

  在轉山道上第一個能見到神山的地方,我首先被人們朝見神山的儀規所震撼。我不知道遍地攤的衣物和經幡飄蕩的確切寓意,不過,我相信,這可能是人們所能有的、所能想到的最極致的表達方式了,這正是千百年來神山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人們跋山涉水、歷經磨難被召喚到這裡,對於人生和生命而言,這都是一個無比莊嚴的時刻。

  

  札群阿碟天葬臺

  這天晚上,我們駐紮在拉曲峽谷的拉曲河畔。

  馱工們的帳篷遠比我的登山帳篷大,帳內瀰漫著牛糞火和酥油茶的釅香,露宿在五月初春夜風習習的神山腳下,這種氣息讓人很溫馨。

  三位馱工都是祖籍神山之下,至少三代以上的當地人,先輩們慕神山之名從遙遠的地方遷居神山之下,後來又一代一代繁衍下來,有關神山的一切已成為他們最重要的家族背景。我很幸運我的神山之旅,由這幾位最著名的神山世家的後代相伴,與他們相處的每時每刻,無不讓人感到神山的氣息無處不在。

  最不幸的事在我們聊天的時候發生了,我們的牦牛丟了。打著手電和三位馱工找了大半夜,最終也沒有找到。

  找不到牦牛,就意味著我們無法再往前走,馱工們比預定的時間起得早。這個時節,草芽子剛竄出地面,牦牛嗅著草鮮氣跑出去十幾裏是常事。也有另一種可能,牦牛又回到剛把它們拽出來的那個山裏了,那樣找回去,往返至少是一天的路。


  

  拉曲河 \ 意為:神水河 -25℃ 糌粑

  馱工們留下能説漢語的羅丹陪我,白瑪希繞和久美去找牦牛。不知道他們會走多遠,僅希望他們能及早回來。

  這天傍午之後我們的牦牛回來了,白瑪希繞和久美往返走了一天。

  我們沿著拉曲河谷繼續前行。雨雪和風的侵蝕造化了神山,這種蝕化過程仍在繼續……

  

  格薩爾王的馬鞍子

  格薩爾王妃珠牡的辮子

  我對世界上最長的史詩《格薩爾王》並沒有太深的了解,幾位馱工把格薩爾王的馬鞍子指給我看,依然讓我吃驚不小。一生征戰的大王到神山來幹什麼呢?大王與他的王妃進入了神山,我腳下的粗礪山路曾有大王的儀仗走過,他們的目的可能與我相同,也可能完全不同。

  繼續前行的路程,海拔高度明顯抬升。除了河裏的水,這裡沒有任何春天的跡象。

  傍午之後,我們到達了第二個能見到神山的地方。


  

  趕到這一天的宿營地,神山之旅的行程已過大半,看著四週山地的雪比往年厚,馱工們很擔心今年第一次牽出來的牦牛能不能再往前走,我們明天將翻越本次行程的最高點——卓瑪拉山口。大家最後商定,假定過不去卓瑪拉山口,牦牛隨我們走到山口之下以後,我們一人扛一件最亟需的東西繼續往前走,其餘的東西交由一名馱工趕著牦牛順原路返回,三天后我們在塔欽村相會,這種假定一時使營地的氣氛變得有些沉悶。

  並不是黑透天的時候,濃重的雲霧已讓人看不出幾十步外。我跟隨馱工拍攝他們的活動,然後再往更高的地方走,希望能在一個最近的地方看到神山。

  這是一個冒險的決定。當我最後走到無法再往前走的地方,沒想到兩位兄弟擔心我有什麼意外,他們一直跟著我走了上來,我對著鏡頭講述了自己當時的心境。

  這段山路上來至少有5公里,海拔很高,沒想到我的兄弟攝影師黨成華先生,和我剛認識的英俊的藏族小夥子元旦,他們一直跟著我上來。我們在這個山頭搶拍了這組鏡頭。人們對這個神山的感情可能已經有好幾千年了,走到這個地方,這些擺起來摞起來的石頭,都是表現人們向神山祈福的這樣一種心境。最早的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可能是今天我們所知道的剛到的人,我在這兒大大小小撿了13塊石頭,特地撿了一塊紅色的石頭,它像一個心臟,我把它放到最中間,我看了一下,所有的石堆都沒有我這個石堆大,因為這代表著我很豐富的心情,代表著所有的兄弟姐妹、所有的親人、所有的朋友、天下所有的人,在神山之下,為他們祈福。

  必須趕在陽光尚不足以讓積雪融化之前,翻過卓瑪拉山口,不然,牦牛踩塌雪面埋到雪窩子裏的可能性很大。看著牦牛馱著東西走動的樣子很擔心,這時候地面的冰碴子凍得比刀子還堅利,不小心就會傷了牦牛的蹄腳。

  以為是雪面刺眼的反光讓人頭暈,實際上是海拔增高的自然反應。在這裡,每挪動一步已有山下萬米長跑的難度。我們開始進入最後翻越卓瑪拉山口之前的大陡坡地帶,隱約感到風力在漸漸增強,這是惟有高原極頂才會有的晴空之下的勁風。


  

  卓瑪拉山口 \ 海拔5630米

  卓瑪拉山口是整個轉山道的最高點,所有人都會在這兒用最極盡虔誠的方式,來表達對神山的崇敬之情。我打開一路背在身上的經幡係好,嘴裏也學著幾位藏族兄弟的口吻説出讓運氣抬升的話。我得承認,這太不正宗,遠沒有他們喊出來那樣宏亮、燦爛,那之間的差異遠不是轉一次神山所能彌補的。

  

  宗曲河 \ 海拔4800米

  翻越卓瑪拉山口之後,宗曲河兩旁的草甸初顯春色,我們進入了另一個季節。這一刻,我相信我們已悄悄地推開了天堂的大門。

  在最後告別神山的一瞬,接連看到三位牧羊女吆著羊群走過,我驚異地發現她們成了轉山人的引領者。不知道這些讓我們看不清眉眼的牧羊女是哪兒來的,又會把人們帶到哪兒去,我想她們僅是在演示一個的寓言,與一個人的心靈世界有關。

  

  磕長頭的轉山人

  當我們的牦牛隊最後走出宗曲河谷,我已看到了遠處的那木那尼峰,她的下邊就是旁瑪雍錯,那是由神山之水匯流而成的聖湖。


  

  

  聖湖 瑪旁雍措\ 意為:不可征服的湖泊

  

  

  

發源於此的當卻藏布馬泉河,流向東方下游為布拉馬普特拉河

  

發源於此的馬甲藏布孔雀河,流向南方下游為恒河

  

發源於此的朗欽藏布象泉河,流向西方下游為蘇特累季河

  

發源於此的森格藏布獅泉河,流向北方下游為印度河

  

  

>>>>>馬麗華專訪二<<<<<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