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歷屆展播作品目錄

讀三峽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16日 16:42

  作者 王充閭

  “船窗低亞小欄幹,竟日青山畫裏看”。我滿懷著四十餘年的渴慕,放舟江上,暢遊三峽,飽覽著山川勝景。

  三峽,這部上接蒼冥、下臨江底,近四百里長的碩大無朋的典籍,是異常古老的。早在語言文字出現之前,不,應該説早在渾沌初開、乾坤始奠之際,它就已經攤開在這裡了。它的每一疊岩頁,都是歷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記事珠和備忘錄。裏面鏤刻著歲月的屐痕,律動著乾坤的吐納,展現著大自然的啟示;裏面映照著堯時日、秦時月、漢時雲,浸透了造化的情思與眼淚。

  我們不能設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讀盡它的無限內涵,但總可以觀嬗變于煙波浩渺之外,啟哲思于殘編斷簡之中。作為現實與有限的存在物,人們徜徉其間,一種對山川形勝的原始戀情,與源遠流長的歷史激動,會不期然而然地被呼喚出來。

  在這錦山秀水之間,早在五千年前就曾閃爍著大溪文化的異彩。兩千年前,扁舟一葉從那條喚作香溪的水河裏,載著一位絕代佳姝,“昭君自有韆鞦在,胡漢和親識見高”,不獨閭裏之榮,也是邦家之光。兩漢之交,公孫述梟踞白帝城,躍馬稱帝。過了三周甲子,這裡又成了吳蜀爭雄的戰場,年輕的陸遜創了“火燒連營七百里”的赫赫戰功。劉先主永安宮一病不起,將他的嗣子、未竟事業連同未來的千般險阻,一股腦託付給他的軍師。諸葛公神機妙算,在魚腹浦擺下了“八陣圖”……

  今日舟行訪古,不僅史跡久湮而江山亦不可復識矣。就詩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説是一部不是靠語言文字,而由境界氛圍釀成的朦朧詩卷。兩岸諸峰時隱時現,忽近忽遠,籠罩在雲氣氤氳、雨意迷離的萬古空朦之中,透出一種“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説”的朦朧意態。比之於繪畫,巫山十二峰,無疑是整個三峽風景線上,一條最為雄奇秀美的山水畫廊。在這裡鉤皴點染、濃淡乾濕、陰陽向背、疏密虛實等各種表現手法兼備畢具。那群峰競秀、斷岸千尺的高峽奇觀,宛如刀峰峻勁、層次分明的版畫。而雲封霧障中的似有若無,令人神凝意遠的萬疊青巒,則與水墨畫同其韻致。

  清未明初著名學都王國維有過“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三種之境界”的説法,還有人把繪畫分為寫實、傳神、妙悟三個層次。我以為,讀三峽可能也有三種靈境:始讀之,止於心靈對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目注神馳,怦然心動。再讀之,會感到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景物交融互滲,物我溶為一體,亦即辛棄疾詞中所説的:“我見青山多撫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卒讀之,則深入畫境,濃酣忘我“部然而澹,悠然而遠”。進入《易經》中講的那種“天地因蘊,萬物化醇“的靈境,此刻該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編輯:費溢群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