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擷潁拾粹

京劇聲腔板式南鑼、吟詩、山歌、琴歌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09日 15:06

  南鑼也叫“羅羅腔”,很多地方小戲中都有這種強調,京劇劇目裏的南鑼,是用嗩吶、鼓、小鑼來伴奏的,是邊唱邊念的詼諧活潑的腔調。在京劇傳統劇目中,有一類由小花臉和花旦主演的劇目,如《打面缸》、《打杠子》等等,被稱為玩笑戲,在這類劇目中經常會有南鑼腔出現。

  吟詩、山歌、琴歌這三種曲調都源於崑曲,在京劇劇目裏只作為插曲來使用。

  吟詩:在傳統劇目中這種唱腔一般都不加伴奏,屬於清唱類聲腔,在改編傳統戲和新編歷史劇劇目中,“吟詩”有的已經不再是清唱,而改用清雅的蕭、民二胡加上彈撥樂來伴奏,而且完全可以根據句中的詞、字、四聲來配曲調。

  山歌:曲調出自崑曲《醉打山門》的賣酒耍唱,在京劇劇目中大凡賣酒賣魚或樵夫的吟唱都使用山歌,在新編歷史劇中,山歌又有進一步的改編。在《赤壁之戰》中,“橫槊賦詩”一場用於曹操作歌。

  琴歌源自崑曲,如崑曲《琴挑》中的琴歌,京劇劇目中運用琴歌不都是簡單的套用,也有所變化發展,如《群英會》中周瑜所唱的琴歌“丈夫處世兮立功名”。《霸王別姬》中項羽所唱的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也是在崑曲琴歌音調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編輯:史冬蓮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