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擷潁拾粹

京劇聲腔板式漢調、徽調和吹腔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09日 14:55


  京劇皮黃聲腔的前身是徽漢調,經過一個時期的互相吸收與融合,又從崑曲、秦腔、弋陽腔不斷吸收營養,而形成了京劇。所以在京劇劇目中除了皮黃聲腔以外,尚有一些既保留了原劇種的音調,又京味化的唱腔,例如漢調就是一例。

  在京劇形成過程中,吸收了漢劇、徽劇的音調,有些經過了京劇藝人的修改,有些則直接引用,成為京劇的聲腔板式之一,《趙氏孤兒》中的這段唱腔就是京味化的漢調,它與二黃聲腔十分貼近。《紅娘》中“我小姐紅暈上粉面”是旦角的漢調唱腔。

  《白蛇傳》中“親兒的臉,吻兒的腮”這段唱腔是由著名琴師李慕良所編,由趙燕俠首演的。徽調在京劇劇目中的應用不如南梆子、四平調、高撥子那麼多。


  吹腔是用笛子伴奏的腔調,最初是受西北秦腔的影響,在安徽石牌一帶形成的腔調,故吹腔也叫石牌腔。它與四平調以及西皮都有很密切的血緣關係。吹腔的上下句落音基本上與四平調相同吹腔的曲調悠揚動聽,流暢華麗,可以表達多樣感情,例如《奇雙會》中的吹腔哀婉悽切,《打櫻桃》中的吹腔輕鬆活潑,《古城會》中的吹腔莊嚴威武。

(編輯:史冬蓮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