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藝海摭拾

  豫劇崔派藝術的創始者崔蘭田,是著名的豫劇“十八蘭”之首,有“豫劇蘭花”、“豫劇程派”之稱。在豫劇觀眾中享有很高的榮譽。她11歲就進入周海水的太乙班學戲,宗豫西調,演過鬚生,小生,擅長老旦,精於青衣,是豫劇唱腔藝術中委婉、含蓄、淒美風格的典型代表。

  專家耿玉卿:她演出的《桃花庵》、《秦香蓮》、《三上轎》、《賣苗郎》被豫劇界稱為崔派藝術的“四大悲劇”。崔蘭田的唱腔低沉委婉,細膩抒情,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擅長于塑造悲劇形象,是崔派藝術的突出特點,也是崔蘭田對豫劇藝術的最突出的貢獻。

  熱鬧紅火、激昂慷慨的豫劇,是以演出正劇、喜劇為優勢的。但自從有了崔派藝術,使豫劇在演出悲劇方面亦有了自己的獨到之處。那種愁腸百結、悲憫情深的曲調,寄託了無數人的愛恨情仇。

  專家范立方:崔蘭田的唱腔間區跳度大,對比鮮明,節奏強烈,具有感染力,又讓人回味無窮;歸韻多入鼻腔和胸腔,顯得內在、悽婉、深沉;多以下滑間、和上下二度回區倚間作為唱腔結尾,能夠準確強烈的表現人物悽婉纏綿、悲哀痛苦的情感情緒。

  聽到這高亢、嘹遠的嗓音,看到這千軍競發的場面,國人很少有不知道這齣戲的,這就是馬派名劇《穆桂英挂帥》。觀眾把馬金鳳的演唱藝術稱之為豫劇“馬派”。在《穆桂英挂帥》這齣戲中,豫劇藝術家馬金鳳塑造了一個既是賢妻良母、又是英勇威武的元帥穆桂英形象。這個形象在戲曲行當上稱為“帥旦”。而帥旦這個行當也是馬金鳳的創造,她融青衣、刀馬旦、武生的行當為一體,剛柔相濟,威武豪邁。

  耿玉卿: 除了《穆桂英挂帥》,大家都知道“一挂兩花”是馬派的代表作。“一挂”當然是《穆桂英挂帥》,“兩 花”指的是《花打朝》和《對花槍》。這些劇目都是觀眾喜聞樂見的劇目。

  馬金鳳被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譽為“洛陽牡丹”。 從這一美譽中,可以看出人們對馬派藝術的喜愛,也可以看出馬派藝術雍容華貴、典雅靚麗的藝術特色。1953年,馬金鳳在上海演出時,曾受到梅蘭芳先生的悉心指點,根據梅先生的意見,馬金鳳對《穆桂英挂帥》做了認真的修改。所以,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一些京劇的神韻。

  耿玉卿:馬金鳳的唱腔屬於豫東調。在豫劇演唱中獨樹一幟。音質圓潤純凈,清脆悅耳,吐字清晰真切,乾淨利落,行腔自然鬆弛,舒展嫻熟。以小嗓為主,多在中間區運行。旋律很少做大的跳躍,很少甩腔,字多腔少,節奏平稱。很符合河南人乾脆、利落、爽朗的性格特點。這是馬派唱腔為群眾喜愛的重要原因。

  馬金鳳今年82歲了,她是“五大名旦”中惟一仍然活躍在舞臺上的藝術家,對自己豫劇事業的熱愛,對觀眾的熱愛,使她依然保持著藝術創作的活力。

  方可傑:豫劇一向以粗獷豪放、大氣磅薄為其突出特徵。但是任何粗獷的藝術都有其細膩的一面。這樣才能剛柔相濟,符合藝術的辯證法。豫劇藝術家閻立品創立的豫劇“閻派”藝術,突出地表現了一種細膩委婉的風格。“閻派”在閨門旦這一行當上做出了卓越貢獻。閻立品在《遊龜山》、《碧玉簪》、《西廂記》等劇中塑造的胡鳳蓮、李秀英、崔鶯鶯等形象,給觀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特別是經她修改和演出的《秦雪梅吊孝》至今盛演不衰,不僅是閻派弟子的保留劇目,還是在演員比賽、戲劇晚會中常常看到的演出節目。1954年,梅蘭芳大師破例收閻立品為徒。在梅先生的點化下,閻立品的藝術更增強了典雅品格和都市氣息。閻派藝術的含蓄委婉、典雅細膩,正是不少豫劇劇目中所欠缺的。一種粗獷豪放的藝術,只有融入這種含蓄細膩的藝術成份,才更有助於她的發展和進步,達到和諧完美的至境。

  方可傑:閻立品扮演的閨門旦常常是舉目半轉輪,出語半張唇,抬袖半掩面,舉步半提裙。表演質樸,不失俊雅,表演嫵媚,不失端莊。特別注意在“內在情感”上下功夫,常常是“為求一新聲,苦咏千百遍。”她在《蝴蝶杯藏舟》中的表演,堪為細膩、委婉的楷模。為眾多弟子所繼承。

<<上一頁下一頁>>
第2頁
(編輯:史冬蓮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