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當代名家

評劇表演藝術家——馬 泰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13日 16:53


  喜歡評劇的觀眾一定還記得在五十年代評劇舞臺上出現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新演員,他的嗓音洪亮,甜美的歌喉、聲情並茂的演唱贏得了廣大觀眾的讚賞,這個年青的演員就是馬泰。馬泰經過多年的藝術實踐,唱腔在全國廣為流傳。

  馬泰是北京市人,回族,生於1935年,國家特一級演員,他上小學時就十分喜愛音樂、歌唱,尤其對京劇和曲藝更加偏愛,13、4歲一個偶然機會,認識了著名京劇演員裘盛戎,裘先生很喜歡這個聰明伶俐,嗓音洪亮的小夥子,主動給他操琴指點,學校畢業後,他進入了民族幹部培訓班,後又到中央電影學院學習,1954年進入中國評劇院,師承張潤時先生。

  馬泰先生除去嗓子音域寬,音質純正的條件外,他的演唱具有一種時代的氣息,激情與深情的美感,引人的魅力!


  唱是戲中的一種重要抒情手段,馬泰在演唱時一向注重傳情,他善於通過自己的演唱,真切細膩地表達不同人物的思想,他能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基本情緒,做到以情帶聲,聲情並茂與觀眾産生共鳴,使觀眾得到震憾和感動!這是馬泰演唱的重要特點。

  馬泰在《金沙江畔》中扮演紅軍師政委譚文蘇。在評劇舞臺上表現紅軍長征的重大題材,樹立紅軍高級幹部的典型形象,以前還從未有過,這是一個新課題。如果機械地套用評劇原有的藝術形式,顯然是不行的,必須在板式和唱法上進行大膽的創新。

  馬泰在演唱上擅長表達人物的激情,在表達激情時他的歌唱昂揚奔放,氣勢磅博。


  在抒情唱段中馬泰的演唱依然實有特色,在《金沙江畔》中為了塑造好紅軍師政委的音樂形象,馬泰在演唱中借鑒了西洋歌曲的發聲方法,運用鼻腔共鳴和胸腔共鳴,使音質更加醇厚,高腔洪亮剛健,低腔渾厚深沉。

  馬泰在現代戲演唱具有時代的色彩,在傳統戲中依然揭示了雄厚的演唱功底,在《朱痕記》中他扮演朱母之子朱春登,當自己得中歸來母“病故”有一段抒情的反調《望墳臺》唱段,這段唱馬泰演唱得情真意切、吐字清晰、韻味十足,馬泰先生認為:不同人物要用不同唱法來體現不同的人物要有不同的觀念來處理才能做到貼近人物。

  馬泰先生在板式處理上總結了自己的演唱經驗,他認為快腔要勒著唱,慢板要推著唱,這樣唱起來便能做到字清韻濃、板穩、氣勻。


  馬泰説:一名演員要像一塊海綿善於吸收各種姐妹藝術的養分,比如“風吹麥浪涌波濤”吸收了歌劇《洪湖赤衛隊》的旋律。又如“勸廣清”選段“你不遭蛇咬不動心”一句吸收了曲藝太平歌調的曲調。在《李雙雙》中吸收了落亭大鼓,在《千萬不要忘記》中吸收了北京琴書的曲調等等。

  幾十年的舞臺實踐,馬泰先生演出了大小古今百餘齣戲,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和表演風格,評劇也因有了馬泰、魏榮元等一批傑出的藝術家,結束了解放前只以女演員為主的“半班戲”的局面。評劇男生挑大梁唱主角拓寬了評劇的表現題材,為評劇藝術增添了新的財富。

  馬泰先的代表作有:《奪印》中何文進、《金沙江畔》中譚文蘇、《野火春風鬥古城》中楊曉冬、《向陽商店》中劉寶忠、《阮文追》中阮文追、《鐘離劍》中勾踐、《孫龐鬥智》中孫臏、《李雙雙》中孫喜旺、《珠痕記》中朱春登等,傳人有張文鵬等。

(編輯:史冬蓮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