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伶界前賢

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02日 16:18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孫川對新派藝術這樣描述:“我們知道評劇的故鄉在河北省唐山,評劇是由蓮花落蹦蹦戲發展變化而來的……”評劇以它獨有的悲切淒涼的音調,唱出了舊社會婦女的悲慘命運和不幸遭遇……但五十年代初,評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鳳霞則是這場巨大變化的傑出變革家。她首先在《劉巧兒》中把評劇低沉的悲調變為歡樂明快的喜調,她的這齣戲表現了新社會婦女翻身後的愛情和鬥爭。充滿著喜樂和歡樂,成為一首“翻身道情”式的抒情詩。

  新鳳霞原名楊淑敏,籍貫江蘇,約二十年代生於蘇州,後由老舍先生設定於陰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為生日,童年時隨楊金香學習京劇,十三歲拜王仙舫,鄧硯臣,張福堂等學習評劇,十五歲任主演,這一時期新鳳霞主演了《烏龍院》、《女俠紅蝴蝶》、《可憐的秋香》、《雙婚配》、《三笑點秋香》等劇目,在天津、上海、濟南、秦皇島等地獲得好評。1949年解放後,新鳳霞來北京組織了北京鳳鳴社,1950年在黨的戲改方針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實驗評劇團,1951年調入軍委總政文工團評劇團任主演,後調入中國評劇院。


  新鳳霞的新派有其獨特的地方,其特點是清新、明快、深情,優美,而這種優美不是單純的自然美,而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完美結合。

  廣大觀眾都知道她扮相俊美,嗓音甜美,行腔吐字柔美。新鳳霞的唱腔清新淡雅,體現了評劇演唱的説唱特色,她的演唱講究語言和情感邏輯,《劉巧兒》中“我的爹圖錢財”一段中幾個“我愛他”的排比句,情感真摯,似説似唱。一句“我愛他來他也愛我”的“疙瘩腔”形成了新派獨有的音樂語匯。


  新鳳霞講究吐字歸音過程中的共鳴區使用,字頭、字腹、字尾,十分規範,她在“不懂人情”中的“懂”字歸音,和那可不行的“行”字歸韻,非常講究和清晰。

  新鳳霞演技純熟,人物刻畫細緻入微,塑造了許多靚麗的、富有性格的青春少女的形象。《花為媒》中張五可唱四季的選段樸實流暢,雖旋律多次反復,卻優美動聽,聽而不厭意味深長。


  新鳳霞一生是孜孜不倦、追求唱腔出新的一生。新鳳霞和音樂工作者一道創造了許多新板式,新曲調,如《乾坤帶》中凡字調大慢板,《無雙傳》中反調大慢板,《金沙江畔》中的格登調,《調風月》中的蜻蜓調,《六十年變遷》中的送子調,《三看禦妹》中的降香調。

  晚年,新鳳霞在演唱風格和曲調上已達到了爐火純青,《金沙江畔》中珠瑪的唱段,唱腔優美悠揚,節奏明快流暢,人物感情細膩,把一個奴隸主女兒那種純潔善良的心理表達得淋漓盡致。

  新鳳霞的代表作有:《志願軍未婚妻》、《會計姑娘》、《春香傳》、《祥林嫂》、《乾坤帶》、《金沙江畔》、《無雙傳》、《鳳還巢》、《楊乃武與小白菜》、《三看禦妹》、《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等,傳人有谷文月等數十人。

(編輯:史冬蓮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