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伶界前賢

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喜彩蓮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5日 09:56

  

    在評劇這一行裏,喜彩蓮是一位重革新的演員,早在三十年代,她所創造的喜派藝術就是評劇園地裏一朵瑰麗的新花,十分引人注目。喜彩蓮原名張菡香,1916年出生在山東掖縣,十歲拜蓮花落藝人吳壽朋為師,後來參加了著名評劇演員李金順主辦的“元順戲社”,在演唱上受李金順的影響熏陶,到了十八歲,喜彩蓮成為戲社裏的主要演員,喜彩蓮此時有機會接觸到評劇以外的其他藝術形式,開擴了眼界,這對她的演唱風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喜彩蓮嗓音高亢,擅長演花旦戲,老評戲講究揚著唱,即所謂“大口落子”,在演唱上具有高亢奔放粗獷的特點,但是抒情深沉不足。喜彩蓮把這種揚著唱法改變為抑著唱,把所謂的“大口”變成“小口”,行腔講究感情韻味,同樣的唱腔從容、舒展、輕鬆、自如,因此受到城市觀眾包括一部分知識分子的歡迎。

         《包公賠情》劇照
    二十年代的喜彩蓮在天津演出《楊乃武與小白菜》、《貧女淚》、《可憐的秋香》以及從京劇移植過來的劇目《孟麗君》、《白蛇傳》、《武則天》等劇目。

    年輕時代的喜彩蓮表演嫵媚多姿,爛漫天真,艷而不蕩,不以低俗迎和觀眾。日本侵華時,喜彩蓮在上海演出了《愛國嬌》,在北京演出了《梁紅玉與韓世忠》,在劇壇引起強烈反響。由於喜彩蓮敢於推陳出新,編排上演了一系列緊貼時代,反映時代的格調高雅的劇目,因而被譽為“時代藝人”,也引起了戲劇界一些進步的戲劇大師歐陽予倩、田漢、洪深及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等人的注意。

             《小借年》劇照
    由於喜彩蓮不斷為評劇引進一批格調高雅的劇目,四十年代喜彩蓮劇團改名“蓮劇團”,天津報紙出現了這樣的文字:“評劇早先不為人所重,多年保持原樣,自喜彩蓮首次來津出演《大觀園》把‘蹦蹦’唱活了,轟轟烈烈爭了一席之地。”又載:“蓮劇團能供中、上級人之賞識,於是不許登臺的評劇逐得揚眉吐氣,今日在戲劇界佔有穩定之地位也……”

    喜彩蓮嗓音高亢嘹亮,吐字清晰圓潤,作為一名老藝術家,她的唱腔有嚴謹的評劇唱腔規律,又不失人物思想感情的合理表達。《包公三勘蝴蝶夢》中“痛心淚灑下來……”這段唱從三眼起板轉二六到垛板,行腔流暢,規範講究。

      《包公三勘蝴蝶夢》劇照
    隨著時代的發展,喜彩蓮在唱腔上不斷創新,她借鑒學習了京韻大鼓、河北梆子、京劇、影調等姐妹藝術,揉到自己的唱腔中來,喜彩蓮説:“我革新並沒革到評劇以外去,讓觀眾承認我還是評劇。” 她《向陽商店》中表現了一位刁鑽婦人的形象,以評劇的演唱手法借鑒影調的旋律演唱。

    喜彩蓮不愧為是一位傑出的表演藝術家,各種人物都表演得活靈活現、入木三分。如《小女婿》中的“陳快腿”,《袁天城革命》中的“能不夠”,《向陽商店》中的“付貴香”,49歲她還在“小借年”中扮演一個18歲的少女“愛姐”,表演惟妙惟肖,堪稱佳作!特別是在《家》中扮演的“陳姨太”,被曹禺先生稱為“是他所看過《家》的演出中最好的一個”。

            《向陽商店》劇照
    喜彩蓮晚年與魏榮元合作將京劇《赤桑鎮》改編為評劇《包公賠情》,完善了評劇的老旦唱腔,這齣戲成為評劇的名劇,流傳至今。

    喜彩蓮在解放前的代表劇目有:《武松與潘金蓮》、《還鄉夢》、《孔雀東南飛》、《斬經堂》、《人面桃花》;解放後的代表劇目有:《羅漢錢》、《小女婿》、《桃花庵》、《馬寡婦開店》、《南海長城》、《向陽商店》、《包公三勘蝴蝶夢》、《包公賠情》等。傳人有張秀琴、申增麗等。

(編輯:史冬蓮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