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伶界前賢

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魏榮元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3日 16:03

  

    説起評劇的花臉唱腔,不能不提起中國評劇院已故著名演員魏榮元,他的名字已和花臉唱腔創始人的概念連在一起了。熟悉評劇的人可能知道,過去評劇沒有凈角,即花臉唱腔,不僅如此,就是出色的男聲唱腔也不多見,這是因為評劇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變成以女演員為主的一個劇種。到了五十年代中期,評劇舞臺上出現了一位立志改革的革新家——魏榮元。他在《秦香蓮》裏破天荒第一次不再以和女演員同調的唱腔,也不再以京劇裏的唱腔來代替,而是採取“越調”,即比女演員低四度的調門,創造出評劇的花臉唱腔,塑
造出包拯這個豐滿的藝術形象。

    關於這個問題,魏榮元生前是這樣説的:“解放前,評劇舞臺上就已經有了《秦香蓮》這個戲,很受觀眾的喜愛。但是,這齣戲的演唱形式很不完整,就以包公的唱法來説,是把京劇《鍘美案》的唱腔原封不動地搬上評劇舞臺的。這是因為評戲缺乏專門的花臉行當,更沒有比較合適的唱腔,但又要表現包公這樣的人物,所以只好把京劇的一套搬上評劇舞臺。‘公堂’這一場戲是以包公為主的,故而唱起來主要是京劇。有時,就連陳世美也得隨著唱幾句西皮原板,秦香蓮也要跟著唱幾句京劇散板。這樣一半京劇,一半評劇,聽起來很不協調。”

     “解放後,我演包公這個角色,劇院領導提出要以評劇的唱法演出。當時,我是很為難的,因為評劇實在沒有花臉唱腔。我想了很久,採取了評劇老生的唱法。‘公堂’這一段,唱詞和京劇不同,腔調也比較簡單。這種唱法雖然改變了舞臺上半京半評的情況,但是,這次嘗試還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我對包公這個人物理解得不深,再加上我表演的技術水平很低,特別重要的是聲音不象,唱腔貧乏,達不到包公這個人物的要求,所以失敗了。後來,我們又開始了第二次探索。這次,在音樂工作者的具體幫助下,從根本上解決了我的唱法,也就是把原來的正調降低四度,我們稱它為‘越調’。正調的調門比較高,我唱起來很吃力,而‘越調’比較低,我唱起來比較舒服,聽起來聲音比較寬厚有力。這樣包公的音樂形象就出來了,我也就有了發展唱腔的餘地。第三次整理《秦香蓮》的時候,在包公的創腔工作中,我們又做了一些嘗試。比如,採取花臉唱腔的發聲,也就是説把它的鼻音和喉音的共鳴利用起來,再運用評劇的吐字和唱法,從聲音上把花臉的特點突出出來。京劇花臉的發聲方法是鼻音和喉音共鳴,比如它的道白‘駙馬你今來了,回不去了。’我們就借用了京劇的一部分唱腔。比如,‘與駙馬打坐’的‘駙馬’這兩個字,就是借用京劇花臉鼻音和喉音共鳴的唱法,而‘打坐’再轉成評劇的習慣唱法。‘在開封堂上’的‘開封’兩字也利用了京劇唱法,‘堂上’又落到評劇的收尾上。也就是説,大腔類似,小腔不同。有時候,利用京劇的一個腔的中間一點,比如裘盛戎先生唱的《盜禦馬》中‘我與賢弟敘敘衷腸’,‘敘敘’兩個字的腔我們就吸收過來用。‘與駙馬打坐開封堂上,聽我把從前事細説端詳’這句唱腔,有三個地方是吸收京劇花臉的唱法:一是用頭,二是用中間,三是用尾。用頭就是前我説的‘開封’二字用在前邊;第二種呢,就是象‘細説端詳’,用中間;再一種是用尾,例如,我唱的那個‘難道説你是個鐵打的心腸啊?’這個唱腔就是吸收了京劇花臉《探陰山》那個大尾腔。‘嚇得我透骨寒啊……’這個腔,裘盛戎唱得非常妙,我就利用他的‘寒啊’以後的尾腔唱‘鐵打的心腸’,聽起來大體上有那麼一點相象,在小彎上又不象。”

    從魏榮元的談話裏,可以看出“越調”出現的重要性。可以説,根據評劇聲腔結構的內在聯糸,
找到“越調”,就是找到了解決男聲唱腔的一把鑰匙。它結束了數十年來評劇男聲唱腔發展緩慢的局面,評劇聲腔的豐富和發展開拓了廣闊的天地。

    魏榮元1924年生人,卒于1976年10月,原籍河北省豐潤縣。從小隨父親魏鳳鳴在著名評劇演員芙蓉花所在復盛戲社裏邊演出邊學戲,後拜老演員王萬良為師,他勤奮好學,為了養家什麼都幹過,唱梆子、唱京劇、説相聲、唱大鼓、也拉過弦兒,艱苦的環境鍛鍊了他的才能。解放後,為他施展才華開闢了廣告闊空間,他嗓音寬厚宏亮以情代聲,情感充沛,表演上樸實無華。

    魏榮元善於從唱詞表面的提示下,做深層次的聯想,他講究語言邏輯和情感的融和,在節奏和唱腔的關係中他曾形象地比喻為“咬字、行腔、定節奏,腔似流水板似渠”。儘管講曲調的千變萬化,強調了節奏的主導地位。正如胡沙先生在紀念魏榮元逝世十週年一文中説的:“他的唱腔即是創新的,旋律性很強的,好聽的,又是評劇風格的,他的唱腔語言性強,使觀眾聽起來即熟悉又新鮮。” 對於魏榮元的演唱,有人評價為“粗獷奔放,節奏鮮明”。其實,除此之外,還兼有婉轉深沉之長。《奪印》裏的唱段就反映了他演唱上的這些特點。

   
魏榮元先生是個多才多藝的演員,他能演小生、老生、花臉各行當,且基功根底深厚,如在《孫龐鬥智》中龐涓一角,在雪夢山學藝時,為小生,當了將軍後嫉妒孫臏的中場開攻武生,最後成了一名野心家改為花臉,一齣戲根據人物需要演三個行當,頗有創意。

    魏榮元的代表作有:《秦香蓮》中的包拯、《包公三勘蝴碟夢》中的包拯、《包公賠情》中的包拯、《奪印》中的陳有才、《鐘離劍》中的鐘離泉、《向陽商店》中的陳永祥、《降龍伏虎》中的秦二伯等。

(編輯:史冬蓮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