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伶界前賢

評劇表演藝術家——筱白玉霜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19日 13:42


  筱白玉霜原名李再雯。生於1922年,卒于1967年,是評劇早期女演員,白派創始人白玉霜之女,她十一歲在母親劇團裏學戲,拜珍珠花為師,他是陽秋、玉海新中華評劇團的創始人。解放初期,她率先演出了革命現代戲《兄妹開荒》、《農民淚》、《九尾狐》、《千年冰河開了凍》、《小女婿》、《羅漢錢》等,在首都舞臺上引起強烈反響。一九五三年,中國評劇團建團後,排演了《秦香蓮》一劇,一九五五年拍成了電影,榮獲金質獎章。她是白派藝術的繼承者發展者,在中國評劇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杜十娘》中飾杜十娘

  筱白玉霜的白派唱腔,有以下特點:

  1、低弦低唱。她比一般女演員一般要低2-3個調子,這是根據自身的嗓音特點決定的,如別的演員是降B調、A調、G調,而白派有時用F調,在演唱過程裏音域的使用上比其他流派低3-4度,筱白玉霜常用音區是5到3,而其他演員從中音5到6或更高,唱腔中反映了筱白玉霜聲音寬厚圓潤的美感。

  2、筱白玉霜充分運用自己鼻腔共鳴的優點,體現出一種韻味醇厚的演唱特色。


《鬧嚴府》中飾嚴蘭貞

  3、筱白玉霜充分展現了評劇半説半唱的藝術特色,她的演唱似説似唱,不刻意賣弄技巧,顯得自然流暢,字正腔園,低徊婉轉,並能從聽似平緩的節奏委婉的唱腔中,給人一種情感的張力,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從《秦香蓮》中“琵琶詞”這段評劇反調唱腔,可以聽出她被陳世美遺棄後的痛苦心情,和對家鄉貧苦生活的回憶。這段唱腔的深沉細膩生動感人,這種委婉悲切的演唱給觀眾很強的感染力。

  筱白玉霜曾説過,她母親的唱腔唱起來費力,有時一段唱不間斷的一氣呵成,十分連貫緊湊。她繼承了其母這種演唱風格,《秦香蓮》中“殺廟”一段充分表達了秦香蓮在韓琪面前驚恐萬狀急促的訴説心情。


《秦香蓮》中飾秦香蓮

  在研究白派內涵張力和起伏跌宕的唱腔時,發現白派唱腔旋律跳動幅度相當大,比如,“見皇姑”一段唱:“他好比三春牡丹鮮又艷,我好比雪裏梅花耐霜寒。”又如“他這威武赫嚇不住我秦香蓮”。

  筱白玉霜在繼承白派唱腔基礎上,又發展了白派,我們從現代戲《金沙江畔》“小酸棗”一段便可見其改變之後的特點。這段唱筱白玉霜把評劇半説半唱的特色表選的十分突出,唱來朗朗上口,對原白派唱腔進行了大膽突破,如“有幾棵酸棗樹長在懸崖邊……”幾句聯句最後用一個傳統唱腔收尾,十分新穎而又不失傳統神韻。又如“小酸棗滴溜溜圓”唱到白派很少唱到的高音1,唱腔輕快而又奔放。


《朱痕記》中飾趙錦堂

  筱白玉霜表演規範,她的身段可稱是瀟瀟灑灑,落落大方,在水袖表演上從來動作不走樣,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出發去運用水袖,為此她曾向京劇表演藝術家陳永玲學習過水袖功,吸取了京劇藝術的養分。著名戲曲理論家張庚先生曾説:“筱白玉霜是個大演員”。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曾在筱白玉霜誕辰80週年題詞:“霜藝流芳”。

  解放後筱白玉霜的代表作有《秦香蓮》中的秦香蓮;《苦菜花》中的母親;《朱痕記》中的趙錦堂;《鬧嚴府》中的嚴蘭貞;《杜十娘》中的杜十娘;《李雙雙》中的李雙雙等。她的傳人有劉萍等。

(編輯:史冬蓮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