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擷潁拾粹

戲曲諺訣:一台鑼鼓半臺戲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08日 09:15


《穆桂英大戰洪州》

  鑼鼓經是戲曲音樂語言的骨骼,是戲曲表演藝術的命脈,是輔助表演、加強表現力極為有利的手段之一。演員的表演,如果沒有鑼鼓伴奏,就如同啞巴一樣黯然失色。反之,就會增強人物動作的力度、分量,使之誇張鮮明、光彩照人。

  在舞臺演出中,鑼鼓伴奏有如下作用:

  第一,渲染感情。即將人物在規定情景裏的生活節奏,內心感情節奏,強烈的傳達出來。如《空城計》諸葛亮唸白:“……這西城兵將,俱被老夫調遣在外,司馬懿兵臨城下,難道叫我束手被擒?這束手被擒。這這這……”這時鑼鼓奏“亂錘”點子,把諸葛亮此時尋思、焦急、紛亂的情緒和動作鮮明地烘托了出來。


《空城計》

  第二,加強表演的誇張、集中,配合動作製造氣氛。

  第三,暗示環境,摹擬效果。如表現夜深人靜的環境,就輕擊堂鼓;表現水聲就輕擊大鑼、鐃鈸;用小鑼奏出門環聲,箭聲等,使效果逼真,意境深沉,達到令人折服的藝術真實。

  第四,強化表演的節奏感,完成動作舞蹈化和舞蹈的音樂化、韻律化。如“起霸”、“趟馬”、“走邊”之類程式動作,是由繁簡不同的成套動作組合而成,為了達到節奏多變,使舞蹈富於音樂化,就需用一系列不同的鑼鼓組合一起使用。比如“起霸”就用“四擊頭”、“長尖”、“衝頭”、“撕邊一擊”、“歸位”等點子。由以上四點可看出,戲曲鑼鼓伴奏對於演員的表演,是何等的重要。真可謂“一台鑼鼓半臺戲”了。

(編輯:史冬蓮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