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我國科學家談美火星探測:佔據太空佔據主動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12日 14:17)

  了望新聞週刊消息:人類需要探索宇宙,需要探索未知,永無止境的求知慾望需要滿足。雖然哥白尼只是提出了一個並不完善的“日心説”,但是這對人類世界觀和宇宙觀的建立,對哲學和自然科學體系的貢獻,無法用金錢衡量。 2003年,歐洲的“火星快車”、日本的“希望”號、美國的“勇氣”號和“機遇”號,四顆火星探測器在趕赴火星探秘的路途中行色匆匆。曾經有人興奮地説,在歲末年初將形成美、歐、日共探火星的大好局面。然而結果,“希望”號因為電源故障最先退出了競爭,“獵兔犬2”登陸器也在聖誕節給歐洲人兜頭澆了一盆涼水。只有“勇氣”號伴著新年的鐘聲成功登陸火星地表,併發回了高清晰照片和精密數據。如不出意外,“勇氣”號和“機遇”號這對孿生兄弟也將於1月24日在火星團聚。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自前蘇聯解體後,在外太空探索領域,再沒有任何國家能夠成為美國的對手,美國人用極高的成功率一次又一次地證實了其領先全球的科技實力。是什麼使美國在這場三方太空競爭中再次勝出?美國人如此重金打造太空科技優勢划算嗎?《瞭望新聞週刊》專訪了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先生。

  為什麼又是美國?

  40多年來,各國籌劃的34次火星探測中約有2/3以失敗告終。而從1960年到1980年,美國對火星的9次探測僅失敗了2次。迄今為止,美國已有海盜一號、海盜二號、“火星探路者”和“勇氣”號共四隻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歐陽自遠先生認為,高成功率源自美國超強的科技實力。

  對高技術進行再集成、再優化的獨特能力,是美國科技優勢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美國在絕大多數科研領域保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高科技成果,而且善於根據特定需要,將不同領域的高新技術進行組合、集成和再創新,這一特長使其科技綜合水平非常高。比如“勇氣”號火星車的設計就是跨領域高科技結合的典範。強調尖端科技的融合,這説明美國在科技發展理念上已經先走一步。

  雄厚的科技實力源於堅強的綜合國力。目前,美國仍是世界經濟的“引擎”。2003年1~9月,美國GDP的增量高達6172億美元,估計全年的增量將相當於加拿大的GDP規模(2002年為7361億美元)。

  因此,美國有能力對科技進行持續、高額投入。美國2003財年科研預算草案中,研發投入總額高達1120.47億美元;2004財年預算又增長了4.4%,其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是國內生産總值的2.8%;而中國的科技投入只佔本國國內生産總值的1%多一點。

  具體到宇航領域,近幾年來,美國每年對航空航天事業投入總經費佔其國家GNP的0.52%,這一數字在俄羅斯為1.5%,法國為0.1%,德國為0.04%,日本為0.04%,印度為0.14%,我國則不足0.1%。

  此外,美國不斷創造條件吸引、組合、利用世界上最優秀的科學人才,攻克各領域的技術難關,這一點也是別的國家難以做到的,歐陽自遠先生説,“我有50多個學生在國外工作,絕大多數在美國。”很多非常年輕、能幹的華裔科學家都參與了此次“勇氣”號計劃,其中火星著陸系統總工程師也為華裔。

  雖然美國的科技實力在全球處於絕對領先的水平,但是在科技界,仍然很難用某個量化的標準來衡量科技水平的高低。歐陽自遠説,比如中國正在準備“探月”工程,這項工作在中國起步很晚,而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成功了,表面看起來我們落後了近50年。然而雖然起步晚,積累少,但我們仍然可以將起點設在接近美國現有的水平上,並做到有所創新。

  鉅額科技投入所為何來?

  有投入就要求有産出。最近10餘年來,美國在航天方面每年的投入就高達300億美元左右,僅此次“勇氣”號和“機遇”號這對探測器即耗資8.2億美元。這樣的投入換來的是經濟和政治上的雙贏。

  冷戰時期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最好的例證。歐陽自遠説,“阿波羅登月計劃”培養了一代高水平科學家,其科研成果帶動了美國20世紀60~70年代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測控技術、火箭技術、激光技術、材料技術、醫療技術等高新技術的全面發展,把科技整體水平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美國目前的科技水平和軍事力量都是在“阿波羅計劃”所建立的良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雖然耗資200多億美元,但是由這項太空科研計劃産生了3000多項大專利,這些技術轉移為民用後,帶動了民用技術的快速升級,最後大約每投入1美元就有4~5美元的回報。“阿波羅”從月球採回的381.7公斤樣品更是無價之寶。

  歐陽自遠認為,將高新科技應用於民用,是美國以科技帶動經濟增長的法寶。另一位中國空間研究專家潘厚任先生也認為,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對未來經濟發展可以起到主導作用,在世界各國都備受青睞的信息産業尤其離不開太空産業。即使在全球經濟最不景氣的時候,太空工業的年平均增長率仍達9%,其中增長最高的導航定位産業甚至達到34%。現在有的公司已在研製芯片級導航定位接收機模塊,專門用於無線INTERNET、移動電話和PDA內置。預示著GPS消費品和嵌入式組合系統會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普通人將可像使用手機一樣方便地導航定位系統,因此,未來民用市場會越來越大,形成手機兼定位的巨大新興産業。

  更重要的是,航天事業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國力水平和科技實力,在政治角逐中也最具戰略意義。在國際社會,美國一直以“老大”自居,它不可能允許其他國家在科技上超越自己,對航空航天事業的高額投入成為保持其技術領先的重要前提。

  誰控制了太空,誰就控制了世界。航天事業與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息息相關,美國要在軍事上保持主導地位,就必須緊緊抓住航天不放。潘厚任先生認為,現代戰爭是海陸空立體戰爭,要求對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美國近幾年發動的幾場戰爭都是依靠幾十個衛星配合,進行導航定位和激光制導。美國在國際太空站上實驗新的“原子鐘、氫鐘”,其新的時基系統要求1000秒的誤差不超過10的負13次方秒,如果這項技術研製成熟,美國的導航定位精度就可以有數量級的提高。

  即便如此,每個國家的航天科技投入一定要與國力相匹配。美國每年300億美元的航天投入僅佔其GDP的百分之零點幾。歐陽自遠透露,在我國的“探月”工程中,進行第一次月球探測所需的全部經費是15億人民幣,這僅相當於修建2~3公里城市地鐵的費用。中國有11萬億元人民幣的GDP總量,拿出這筆錢並不會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而且,這項計劃也同樣可以帶動一系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民用技術的升級。

  “現在,我們用修幾站地鐵的錢來探測一次月球,振奮民族志氣,顯示國家科技發展水平,又有什麼不可以呢?”歐陽自遠説。□記者 楊 琳 張冉燃

責編:楊潔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勇氣”號在火星上首次完全站直了身(2004/01/11/ 17:37)
  • 緩衝氣囊擋道 “勇氣”號漫步火星時間推遲 (2004/01/09/ 10:58)
  • “火星快車”與“獵兔犬2”號首次聯絡失敗(2004/01/08/ 01:11)
  • 【解放日報】地球會不會變成火星(2004/01/06/ 13:58)
  • [探秘]勇氣+慧眼,把火星看個明白(2004/01/05/ 10:51)
  • 國際資料:火星的前世是小行星?(組圖) (2004/01/06/ 10:31)
  • 我國科學家已經設計出國內首個火星探測器(2004/01/05/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