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北京招聘“大學生村官”調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7日 09:53 來源:

  新華社北京2月16日專電

  新華社記者 李江濤

  春節假期剛剛結束,北京市招聘“大學生村官”工作就開始了。記者從北京市人事局了解到,2月5日至8日,北京市首先接受了京外高校北京生源應屆畢業生的報名,共有1200多名畢業生應聘,其中590多人符合招募條件。從2月16日開始,招聘工作面向北京高校應屆畢業生全面展開。

  據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介紹,大學生報名的踴躍程度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首批2000名被聘者將於今夏奔赴京郊農村,出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或村主任助理。

  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優秀青年骨幹

  北京市教委、農委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年北京地區普通高校的畢業生總數約為17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仍很嚴峻。而另一方面,北京市現有近4000個行政村,整體上缺乏具有較高素質的綜合管理人員,對各方面的人才也十分渴求。

  為優化農村基層幹部隊伍結構,滿足首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北京市委組織部、市委教育工委等10部門日前聯合下發《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創業實現村村有大學生目標的實施方案》,提出要在3年內確保實現“村村有大學生”的目標。

  根據《實施方案》,北京市計劃3年內招聘8000名高校畢業生到遠郊區縣工作。首批2000名“大學生村官”面向2006屆全國普通高校北京生源畢業生和列入國家統一招生計劃(不含定向、委培)的北京地區普通高校非北京生源本科以上(含本科)學歷應屆畢業生,報名條件最突出的一條是:熱愛農村基層工作,具有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具有較強的組織紀律觀念。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表示,招聘大學生去農村做“村官”,是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立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的良性機制,為鄉鎮和村兩級管理人才隊伍培養後備力量。張建明説,我們希望通過構建人才培養、選拔、使用、管理四位一體的機制,把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與服務首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作為首都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示範工程和首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人才支持工程,為首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留得住、用得上、有作為的青年骨幹。

  多項優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吸引大學生當“村官”

  記者從北京市教委、農委等部門了解到,在工資待遇方面,被聘任為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村委會主任助理的高校本科畢業生,第一年平均每人每月2000元,第二年為2500元,第三年為3000元,並按照國家和北京市有關政策,由政府為其繳納各類社會保險。

  被聘“大學生村官”將與各區縣有關鄉鎮政府簽訂3年的勞動合同,合同期滿根據工作需要和本人意願,還可續聘。非北京生源北京高校畢業生,聘用兩年連續考核合格的,經北京市人事局批准,可轉為北京戶口。被聘“大學生村官”在校期間已經通過北京市國家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的,筆試合格證書有效期可延長至其3年合同期滿後的6個月。

  3年合同期滿考核合格的“大學生村官”,具有北京市國家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合格證書的,如北京市用人單位需要,經面試合格,可優先錄用為北京市國家公務員。若工作滿兩年,經考核合格報考研究生的,入學考試總分加10分,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3年合同期滿並做出突出貢獻的,可推薦免試入學。

  “我想去農村鍛鍊鍛鍊,積累社會經驗”

  記者採訪了多位報名當“村官”的大學生,他們表示,去農村當“村官”主要是想鍛鍊自己,積累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

  今年將從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畢業的張曉娜家住北京城區,她説,到農村去當“村官”對自己是個機會,我今年才21歲,太年輕了,要學的東西很多,到農村去是一個鍛鍊的機會。雖然自己沒在農村呆過,但我覺得自己能適應那裏的環境,也做好了吃苦的準備。

  與張曉娜不同,華南農業大學應屆畢業生楊濤家在北京順義農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他表示,去當“大學生村官”的主要目的是想鍛鍊一下,多增加一些社會經驗,畢竟從小到大一直是在學校,從校門到校門,人生閱歷和工作經驗都很少。

  來自黑龍江的北京交通大學大四學生李翔也想報名當“村官”,他告訴記者:“現在本科生找工作太困難了,我又是外地戶口,在北京想找到如意的工作就更難。北京市為鼓勵大學生去農村就業出臺的優惠政策,對我很有吸引力,對今後的擇業、考研、考公務員都有好處,而且去農村幹幾年,自己肯定會在經驗和能力上有所增長。”

責編:劉彥妤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