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青年報]“大學生村官”是不是形象工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7日 15:36 來源:

  北京開始面向2006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招聘“村官”。競聘成功者第一年平均月工資2000元,第三年將達3000元。此外,工作滿兩年考研,還能享受加10分;在校期間已通過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的,成績有效期延長,合同期滿後經面試合格,可優先錄用為國家公務員。

  【觀點一】少對“大學生村官”吹毛求疵

  □解本友

  北京此舉在網上引來非議:有人説“村村有大學生”是典型的形象工程,有人説“農民當村官怎麼沒有這麼好待遇,這不是歧視嗎”,有人質疑“是否符合村民組織法”,等等。這些説法,有點道理。但在筆者看來,這些説法有吹毛求疵之嫌。如,説這是對農村村官的“歧視”。現在幾乎沒有人認為一地高薪引進人才是對本土人才的歧視,為什麼要反對用優惠政策引進大學生?至於是否違法,如果質疑者認真看全北京政策的全文,肯定不會提出這個問題。

  評價一件事情的是非功過,應該看整體。北京用優厚待遇吸引大學生當村官,利大還是弊大,應該是我們評價這個政策的出發點。如果利大於弊,就應該在鼓勵的同時,盡可能消除弊端,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首先看農村是否需要大學生。農村要發展,離不開人才。筆者生長在農村,知道農村對人才的渴望,對大學生的呼喚。去年清華大學生那篇《鄉村八記》農村調查,也説明了中國農村太需要大學生了。當然,大學生不一定都是人才,但從基本素質、整體水平上衡量,從國內許多地方“大學生村官”的實踐,從長遠發展看,“大學生村官”確實對發展農村經濟社會,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農村需要大學生,大學生是否需要到農村去?目前看,大學生到農村,一些諸如職務晉陞、工資發放、福利待遇、各種保險的繳納、檔案和戶口的管理等待遇問題,是個現實問題,大學生去農村的“錢途”與“權途”,遠遠不及在城市內光明燦爛。此外,“跳農門”也是一些農村學子上大學的重要目的,所以很多大學生在城內“千軍萬馬走獨木橋”,而不願意“倒退”去農村。

  大學生就業難,農村需要大學生,大學生不願去農村,諸多現實令人尷尬。如果能讓更多的大學生走向農村,既能緩解大學生在城市的就業壓力,也有利於大學生更貼近民生,更利於優化農村幹部隊伍結構,利於農村的全面發展。

  【觀點二】“大學生村官”是歷史變革承擔者

  □馬龍生

  在“就業難”的大背景下,不能否認大學生的報名熱情很大程度是衝著以上待遇去的。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時下村官的素質起點與知識結構,大大落後於客觀要求,亟須視野相對開闊,能跳出小圈子思考問題大學生們來改變現狀。組織部門不僅給大學生當“娘家”,而且為他們落實待遇,大學生們當村官的熱情,也很難説沒有一種職業精神的激勵。

  不難想象,二十多歲的大學生,去知識信息貧乏的鄉村,要經歷怎樣的磨煉。不用説做出成績,能夠融入農村並被村民接納,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些不易,雖然有閱歷不深、環境反差等表面原因,但是從根本上説,還是歷史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社會體系、農村與城鎮的長期隔膜造成的。從這個意義上看,大學生村官的現實意義,我想就不應該止于“大學生有了職業,鄉村有了活力”之類的表面化。深入地看,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構建城鄉一體化格局,“大學生村官”就極有可能是這一歷史任務的突破口。因此我們可以認定,大學生村官是在為這樣的歷史變革,做出自己的探索和擔當。

  “大學生村官”目前還缺少統一規範的法規、制度支持,他們還沒有形成一個獨特的社會階層,他們的角色定位還相對模糊。據悉,北京市的這次公開招聘大學生村官,由10個部門聯合發文,責任、權利、待遇等規定比較細緻,這在當前無疑是必要的。但從長遠看,我們更期望大學生們在規範的村民自治大環境下,能夠像普通求職者那樣,接受村級組織的自由聘用,在農村工作中增長才幹,並能逐漸進入村民的“海選”視野中,而不是現在統一組織的選配式招聘。

責編:閆冬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