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北京首家平價醫院創建者:公立醫院當反面教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3日 15:54 來源:

  中新網1月23日電 最新一期《?望》週刊載文稱,北京市首家惠民醫院上地醫院日前開業。被喻為 “上地醫院的孕育者和舵手”的于小千(原海淀區衛生局局長,現任海淀區政府公共服務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表示:“我們其實是想通過上地醫院來探索政府責任,我們特別注意的有兩點,一是公平,二是效率。”

  報道稱,于小千願意把上地醫院的肇始上溯至2004年5月。“當時海淀區首次召開‘公共衛生大會’,以前這類會議多叫‘衛生工作大會’,這可不是簡單的名稱更改,它暗示著政府在認識上有所改變,試圖調整衛生發展的思路。這次會議提出了讓海淀區居民‘人人享有優質醫療服務’的口號。在這一口號的指導下,海淀區政府在研究今後一段時間的衛生發展時,特別重視公共衛生資源的均衡發展,以及公平地向居民提供醫療衛生資源。”

  他這樣解釋為何選擇這兩個問題作為衛生發展的突破口:“我當過多年的醫院院長、衛生局長,我的體會是,老百姓看病難,難在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看病貴,貴在醫療收費不合理。”

  海淀區衛生資源配置不平衡就如同全國的一個縮小版。區內醫院不少,但大多集中在中南部。四環以內,北醫三院、西苑醫院和海淀醫院等彼此錯落;四環之外,一直到最北端,幾乎沒有一家有床位的大醫院。為改變這種局面,海淀區在北部地區規劃了西北旺醫院和清河醫院兩家三級甲等醫院。于小千用一種輕鬆的語氣説:“到2007年年底前兩家醫院都會開業,再加上計劃改建的北部幾家鄉衛生院,估計兩三年後,海淀區的衛生資源配置大概就比較合理了。”

  談到更加棘手的“看病貴”問題,于小千説:“海淀區這些年經濟發展很快,但貧富差距明顯,一部分低保人員和流動人口看不起病的情況確實緊迫。可是目前的醫療價格高也好、貴也罷,也都是國家認可的,大多數並不是醫院違規違法收費。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首先反省政府是否盡到了責任,於是就産生了建惠民醫院的想法。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讓低收入人群變‘扛病’為‘看病’,從覺得‘看病貴’到覺得還能承受。”

  有了這樣的構想,海淀區又以當前公立醫院的運行模式為反面教材,提出了惠民醫院“收支兩條線”的運行機制。于小千説:“其實大家都很清楚,目前國有大中型醫院的趨利性也是政策主導的結果。因為其支出只有約5%~10%來自政府投入,其餘全靠醫院自己去掙。政府投入滿足不了醫院支出,那麼醫院就得有經濟指標與科室和醫生直接挂鉤,這就出現了‘大處方’、‘大檢查’等現象。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真正實現政府責任,當然就需要從政策導向上給它扭回來。”(張冉燃)

責編:唐峰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