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學習時報》:體制障礙是制約發展深層次問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8日 10:53 來源:

  新華網1月18日消息 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第320期刊登文章《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深化改革》。文章指出:體制障礙制約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等等的重大目標的實現,強調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落實科學發展觀。全文如下:

  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是體制問題。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實現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等等,等等,都是長期以來反復強調的,但為什麼一直難以從根本上實現這些重大目標呢?關鍵是體制問題,要害在體制障礙。組織與制度是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這個好的目標,歸根到底,依賴於好的組織與制度條件。因此,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落實科學發展觀。而這一點同時也意味著只有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深化改革,才能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提供有效的體制保證。

  一段時間以來,改革面臨著複雜的情況。當前,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深化改革,概括地説,就是要繼續貫徹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切實推進決定所提出的各項改革任務,不失時機而且爭取盡可能快一些地形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央正是在這個關於改革的決定中提出科學發展觀的,因此一定要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深刻認識建立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解決發展問題的極端重要性。

  現在的情況是,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集中表現為要素市場的不完善,影響科學發展觀落實的深層次體制障礙集中存在於要素市場,集中表現為要素市場上的非市場因素對資源配置的支配和主導。這種狀況不改變,就談不上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就沒有真正有效的機制來引導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就不能充分提高社會的經濟效率,也不能從根本上遏制腐敗等多種社會弊端的蔓延。

  毫無疑問,二十多年來,市場導向的改革取得了深具歷史意義的成就,厥功甚偉,因此才有中國經濟的空前繁榮和發展。但上述問題也表明,以建立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的改革,在其攻堅階段上,在關鍵的環節、根本的方面,還沒有取得足夠的進展。這個問題,與改革攻堅的難度有關,與體制轉軌時期複雜的利益結構有關,也與改革的一些具體思路、具體措施脫離了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戰略有關。應當看到,要素市場是市場經濟中具有決定意義的部分。要素市場的扭曲和不健全,對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方式的有效性足以産生致命的損害,並且會從不同方面直接、間接地使民眾的財産權利即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遭受損害。

  要素市場的問題,突出反映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這一基本問題。在要素市場上,市場體制能否完善,尤其取決於政府作用的方向和力度。政府應當按照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這一改革方向,著力推進要素市場的建設,形成有效率的市場所必需的完備的法律與制度條件。而這個任務的實質,是政府的經濟管理體制和方式的變革。然而,在這個問題上一直存在著一種觀點,對於因體制轉軌尚未完成而存在的市場缺陷,不是按完善市場的方向來強調政府作用,而是主張進一步加大行政權力對市場的控制和替代,特別是把建立在市場充分發揮作用的基礎上為協調多重經濟與社會目標而進行的宏觀調控,與在微觀領域替代市場作用的政府干預混淆起來。儘管在抽象的概念上,並非不贊同改革和市場經濟,但這種觀點實際還是用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看待市場經濟中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把市場化不徹底或不正確的“市場化”所帶來的問題歸咎於市場經濟,用行政壟斷與控制所造成的市場缺陷和弊病,來證明進一步擴大干預、強化控制的必要,都是這種陳舊的思維方式的表現。

  令人憂慮的問題還在於,由於我們缺乏市場經濟的歷史與文化傳統,由於蘇聯模式及其教科書的長期影響,這種與舊體制的意識形態相聯絡的思維方式往往很難改變。改革順利時,情況好一些,改革越是在攻堅階段涉及關鍵環節,越是遇到困難和矛盾,就越容易出現由這種思維方式而來的種種似是而非、南轅北轍的觀點,而且往往會被誤認為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以至很容易在一部分幹部、群眾和知識分子中造成思想的混亂。這種狀況對攻堅階段上堅定改革的方向、增強改革的信心與動力,頗有妨害。因此,很有必要在全社會繼續加強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與教育,繼續加強科學發展觀的學習與教育,並在這個基礎上,切實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吉力)

責編:于冰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