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吳敬璉:舊工業化道路對中國經濟7種不良影響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1日 14:13 來源:

  中新網蘇州十一月十九日電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十八日在蘇州工業園區發展諮詢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指出,在現行的政績標準和財稅體制壓力下,許多政府官員把“結構調整”理解為大量投入土地、信貸等資源,營建“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造成了大規模投資和産業結構的“重型化”熱潮。這實際上還是走在一條老的工業化道路上。

  在題為《中國要走一條什麼樣的工業化道路》的主題報告中,吳敬璉痛斥了舊型工業化道路對中國經濟帶來的七種不良影響。

  第一,揚短避長,降低效率。 吳敬璉認為,中國資源稟賦的特點是:人力資源豐富、自然資源短缺、資本資源緊俏、生態環境脆弱。在這樣的條件下集中力量發展重化工業,顯然是揚短避長,妨礙效率提高。

  第二,削弱技術創新,延緩提高效率。由於要素價格扭曲,政策向重化工業和加工業傾斜,壓抑了企業在技術創新、産品升級和提高效率上的投入,它的一個後果是中國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投入、科研成果和專利數量都大大低於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

  第三,造成原材料、燃料資源的高度緊張。二00三年中國GDP佔世界百分之四,而資源消耗石油百分之七點四、原煤百分之三十一、鐵礦石百分之三十、鋼材百分之二十一、氧化鋁百分之二十五、水泥百分之四十。其結果就是,貧瘠的自然資源無法支撐高資源耗費的粗放增長。

  第四,破壞生態環境。高污染産業的過度發展,造成中國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

  第五,增加解決就業問題的難度。中國有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和城市勞動力需要在城市工商業中就業,但是重化工業創造新就業崗位的能力很差。有研究顯示,重工業部門每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提供零點五萬個就業機會,只及輕工業的三分之一。

  第六,抑制服務業發展。由於高附加值的服務業和製造業中的服務性業務發展不足,我們只能給外國企業“賣硬苦力”。結果是,我們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資源,承受著環境污染,背負著"傾銷"的惡名,可是利潤的大頭卻不在自己手裏。

  吳敬璉舉例説,瑞士-美國合資的羅技(Logitech)公司,每年在美國銷售二千萬個在蘇州製造的鼠標,鼠標單價四十美元,其中,羅技得八美元,分銷商和零售商得十五美元,零配件供應商得十四美元,包括工人工資、電力和其它經常開支蘇州僅得三美元。《華爾街日報》説,“羅技公司的蘇州貨倉是當前世界經濟的縮影。”

  第七,引發短期和長期的金融問題。據統計,在美國、德國、法國、印度等國GDP中用於投資的佔百分之十至二十,中國為百分之四十至四十五。這種投資比重過大的局面,在短期內會引發投資與消費結構扭曲,造成中國國內最終需求不足。此外,在過量投資主要靠銀行信貸支撐的條件下,無效投資意味著銀行系統不良資産和金融風險的積累,其結果必然蘊涵著金融風險。

  吳敬璉認為,要削除這七種不良影響,中國只有走新型的工業化道路,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姚靜 周建琳)

責編:湯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