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發改委人士:藥價水分不少 降價是監管主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1日 10:14 來源:

  經濟日報消息:“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已成為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目前藥品價格的水分還是不少,還沒有降到位,繼續降低藥價仍是今後藥品監管的主題。”11月19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趙小平在中國制藥發展高層論壇上強調,要儘快擠壓藥價水分,既要遏制藥價上漲,又要促進制藥企業健康協調發展,統籌兼顧,切實減輕群眾的醫療負擔。

  到目前為止,國家發改委已連續17次降低藥品價格,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為何依然沒有改變?趙小平説,儘管國家出臺了很多措施,但當前藥價水分還不少,特別是放開價格的藥品,價格出現大幅上漲。有的企業採取“堤內損失堤外補”的手段,採取提高放開藥品的價格彌補政府降價藥帶來的利潤損失的手法變相提高價格;藥品招標採購中不規範行為,醫院不願意使用降價藥,醫藥商業不願意賣降價藥,醫生處方行為不規範,開大處方、開高價藥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些都使得政府一次次的藥品降價措施大打折扣,群眾沒能真正享受到降價藥的好處。

  趙小平分析認為,從目前出臺的治理整頓措施看,就價格論價格,治標不治本。“醫藥不分”、以藥養醫;營利性與非營利性醫院不分;“管辦不分”,衛生部門既管醫院又辦醫院,造成現行體制下醫院追求藥品銷售收入,優先賣回扣多、價格高的藥品,這種現狀形成了怪圈——對於療效好、價格低的藥品,企業不生産,醫院不進貨,藥店買不到,一些降價藥已逐漸退出了市場。此外,藥品生産低水平重復建設沒有解決,這些原因造成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責編:湯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