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2002國內年終報道:城市的臉 天天在變(組圖)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28日 22:37)

  央視國際消息(晚間新聞):城市,集聚人類的文明成果,目前,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的發展因此也越來越被人們關注。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是中國經濟發展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以北京為龍頭的環渤海經濟圈和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圈,以及珠三角經濟圈,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舉足輕重, 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即將過去的2002年,在中國,建設一個綠色的城市、生態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創造美好生活、提升生活品質,已成為更多城市發展的方向。

  北京2002,菖蒲河重現,明城墻遺址公園建成,五環六環部分通車,地鐵五號線開工,輕軌西線開通主持人:這裡是北京輕軌的終點,東直門,再過一個月,北京輕軌將全線通車,而整個東直門綜合交通樞紐,建成以後,在這裡邊,可以坐公交車、坐地鐵、坐出租車、還可以坐城市輕軌、還可以坐磁懸浮列車直達首都機場。


  2002年,在北京這樣的工程還有很多,對於北京的這些變化,人們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神奇”。

  “倆月不去就不認識了”

  “路寬了,車多了,回家方便了。”

  司機:“路變得快,不認識道兒。”

  北京公交總公司副總經理王馨聲:“北京現在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小區建成,老百姓入住。 我們北京公交每個月都有新開的線路和調整,全年我們已經新開了五十條線路。”

  中國地圖出版社編輯:“北京地圖的出版週期可以説是大大縮短了,過去像墻上這種地圖一般來講是一版可以挂三年的,但是現在這種地圖可以説一年可以出三版。”

  變化的還不僅僅是交通的快捷和便利,北京的水系,經過五年的治理,2002年也煥然一新。

  市民:“生活在這裡我感到很滿足,很高興,環境一天天地變化,我們的生活一天天變好。”

  北京常務副市長孟學:“要適應新北京、新奧運的要求,要大力的發展軌道交通,非常方便居民的出行,也就是説他五分鐘就要到一個地鐵站,然後到城區是三十分鐘以內,到北京最邊遠的地方是一個小時,一個小時以內。另外2008年之前,我們空氣環境質量 ,按照我們的承諾要達到2級和好于2級 ,達到80% 污水治理要達到92%以上,垃圾處理率要達到90%以上,北京要實現天藍、地綠、水清、路暢、人和。”

  重慶五年投入1000億發展交通,天津規劃七條軌道交通線,廣州珠三角打造“一小時交通圈” ,大連 城市創名牌,包頭北方園林城市,蘇州真山真水圓中城,南寧定位中國綠城……


  申博宣傳片主持人:“北京申奧時一個外國記者説,北京的魅力在於通過自己的改變而征服世界,這話同樣適用於2002年的上海,我現在的地方是上海正在建設中的盧浦大橋,這座現代的黃浦江新大橋即將完工,離它不遠處,一百多年曆史的江南造船廠,將搬遷到新址,取而代之是將是一片綠地和住宅,而從這裡沿著黃浦江而下,直到南浦大橋,2010年,這裡,浦江的兩岸將是上海世博會的會址。”

  上海常務副市長蔣以任:“城市是人們生活的一個地方,所以這裡一定要構築人與人、人與自然,一種和諧的、共存的、充分交流的機會,特別是按照我們現代化的理念來説,應該是一種良好的生態環境、使人們在這裡得到一種優美的環境和優質的生活、我們應該把世博會的主題體現在我們方方面面、所有的工程、所有的經濟、社會、文化方方面面。我們所有的工作都要體現一個目標,就是城市。讓生活更加美好、也就是我們一直講的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百年外灘是上海的象徵,也是上海人的驕傲,與外灘隔江相對的浦東,是上個世紀末上海崛起的象徵。到2010年,一座用鮮花裝扮的彩橋,將飛架浦江兩岸,世博會的標誌建築 ,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上海選擇了一個富有含義的主題,相信到2010年,我們將通過世博會見證一個更加美麗的上海,而世界也必將通過上海見證一個更加美麗的中國。

  2002即將過去,新的一年就要到來,祝福我們的城市更加美麗,祝福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祝福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責編:揚國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國際年終報道——伊拉克山雨欲來 (2002/12/27/ 23:38)
  • 國內年終報道——走向奧運 (2002/12/27/ 22:19)
  • 年終特稿:我國行政審批制度加大改革力度 (2002/12/27/ 14:01)
  • 年終盤點:三大領域大變革 高速發展又一年(2002/12/27/ 09:02)
  • 國際年終報道:與無處不在的魔影較量(多圖) (2002/12/27/ 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