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地方人大促社會和諧一年間 記者感受政治新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8日 09:57 來源: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專題:2006直通地方兩會

  半月談消息:"貴陽人大沒有新聞。"當半月談記者提出採訪要求時,貴陽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室主任楊厚楣為難地解釋説,"現在老百姓廣泛參與立法,立法的質量高了,守法的意識強了,以前那些充滿矛盾的新聞素材還真不好找。"民主立法讓當地的法治環境悄然變化,社會日漸和諧,而這恰恰是記者正在探求的"大新聞"。

  這樣的變化並非只發生在貴陽。近年來,群眾表達利益的訴求日益強烈,而人大及其常委會平衡和調整社會利益的職能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各地都在致力於進一步完善人大制度,以充分發揮其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半月談記者深入貴州、廣東、四川等地,親身感受到這一撲面而來的政治新風。

  從方式到內容到效果,貴陽人大立法奏出"和諧三部曲"

  2005年,貴陽市人大委託公安部門擬出養犬法規草案,並隨即在報紙、網站上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在市人大接到的400多個電話和數百封信件中,相當一部分群眾認為,法規不能一刀切,減少"狗患",關鍵在"疏"而不是"禁"。由於法規制訂過程中廣泛吸收了群眾的智慧,這部法規確實顯得"與眾不同"──最後出臺的《貴陽市養犬管理辦法(草案)》並非一部禁止養犬的法規,而是更強調疏導和市民自律。實踐也表明,老百姓對法規的認同有效地促進了養犬行為的規範,城市治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貴陽開啟民主立法之風,可以追溯到對一件看似偶然的事件的關注。1999年4月,貴陽市人大常委會信訪處接到了一封特殊的來信。一個名叫徐超的死刑犯在信中吐露了自己的心跡:他想在離開人世前,做一點有利於他人的事──把遺體捐獻給醫療部門或患者。

  信訪處工作人員杜紹林深受感動,他開始頻繁與醫療界人士接觸。杜紹林回憶説:"我先後找了幾家醫院,醫生卻都有點猶豫,因為遺體捐獻當時還沒有立法,他們擔心會有麻煩,沒有接受這一請求。而現實的情況卻是,醫學研究和治療中非常缺乏人體器官。我逐漸認識到,'人體捐獻'的當務之急是需要法律法規的規範。"在貴陽市十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杜紹林和另一位人大代表蔡秋菊分別就此提出議案,隨後《貴陽市捐獻遺體和角膜辦法》正式出臺。

  貴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光族深有感觸地説:"以往的立法多由部門提案並起草,往往偏重部門利益,而對被管理人的利益考慮不週。捐獻遺體和角膜辦法的出臺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一部得到老百姓極高評價的地方性法規,立法的緣起卻是一封信訪來信。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把聽證會、管理相對人座談會、論證會、全民公示等形式引進地方立法的過程之中呢?"

  "立法公示制"於是浮出水面。貴陽市人大常委會在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進一步實行立法公示制,凡是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重要法規,要公佈草案,廣泛徵求人民群眾的意見。"屈指算來,6年之中,貴陽市已經在30余部地方性法規的制訂中採取了這種"集中民智"的立法方式。楊厚楣説:"過去,政府部門提出立法規劃,大家熟口熟臉,抹不下面子,有些法立得合不合理,值得商榷。現在則不然,立法規劃交給市民討論,讓老百姓做主,這就從源頭上杜絕了不該立的'惡法'。"

  百姓意見寫入法律,四川人大為群眾表達利益訴求構築平臺

  一部《四川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讓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在2005年中對開門立法感受深刻。

  拆遷問題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老百姓對拆遷立法的期望值很高,所以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圍繞如何更好地保障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這個主題,分赴樂山、眉山、遂寧、德陽和成都市高新區調研,連續召開了11個座談會,分別聽取了被拆遷人、人民法院、基層人大的意見,並邀請了律師事務所、房屋評估專家等,就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問題進行論證。

  座談會一開始,拆遷戶代表激烈地發泄了對政府一些做法的不滿,有的拆遷戶情緒一度非常激動,甚至拍桌子罵娘。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拆遷戶們注意到,無論説話怎麼難聽,人大代表們都耐心認真地做著記錄,眼神裏滿是誠懇和鼓勵,他們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抓緊有限的時間反映自己拆遷中面臨的實際困難和需求。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張渝田説:"一場一場座談會開下來,越來越發覺我們的老百姓是非常樸實的,他們並不是某些官員嘴裏描述的刁民。雖然發言前沒有準備,有的甚至對法律一竅不通,但他們都反復表示願意支持政府的拆遷工作,最不滿意政府的兩點,一是單向決策、漠視普通老百姓的知情權,二是補償標準過低。"最後,針對這些問題的規定都寫進了草案。

  2005年四川地方立法的另一個重頭戲---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辦法的草擬則聽取了眾多出租車駕駛員、長途客運司機的建議。一位的哥激動地告訴記者:"平時上面一來領導,不是安全運輸檢查就是行風評比檢查,而領導和我們膝蓋碰膝蓋地坐在一起,聽大家提意見、説心裏話,這還是第一次。"除了開座談會,四川省人大還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短短幾天內就收到200多條反饋意見,四川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這些意見原汁原味地編成小冊子。由於這本特殊的小冊子反映了真實的基層民聲,許多領導一直都珍藏著。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辦法是一個典型的'墻內開花墻外香'的例子,社會各界的反響比領導層反響強烈得多。"張渝田坦言,"因為領導幹部平時都是安然坐車的,除了牌號特殊,有的車輛還裝有警燈警報,就連為領導開車的司機都多多少少感受到特權的優越感,他們很難體會到普通司機的酸甜苦辣。正是因為考慮了基層司乘人員的權益訴求,這個實施辦法才受到廣泛的支持和好評。"

  正是由於廣納民意,四川人大才得以在構建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中有更多的參照,防止立法中出現不恰當的傾斜。"和諧社會中的立法,應該是在各個群體的利益博弈中尋求平衡與和諧。"這就是張渝田的工作心得。

   明確監督重點、注重監督效果,廣東人大積極完善監督功能

  2005年7月13日,在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的監督下,身背氧氣瓶,申訴、上訪長達4年的矽肺病患者、四川民工鄧文平終於獲得了賠償,當事的另一方在支付了33萬元賠償款後也表示心悅誠服。此前,在廣東打工期間患病的鄧文平多次起訴要求進一步賠償,但均被駁回,不得不走上了持續上訪之路。2005年6月8日,剛當選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的黃麗滿率省人大代表視察組到惠州中院視察信訪工作時,"鄧文平案"引起了她和視察組成員關注。視察組當即指示,一要堅持司法公正,二要有效處理涉訴信訪案件,三要堅持司法為民,四是要堅持黨委領導、自覺接受人大監督。一個月後,在惠州中院的調解下,鄧文平一案終獲解決。

  "鄧文平案"是廣東省人大有效監督"一府兩院"的一個縮影。立法和監督是人大的兩大職能,也是其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動力,近年來,廣東省人大正是以敢於監督、善於監督的"廣東現象"聞名,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麗滿向記者表示:"現階段,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要選擇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群眾信訪以及調研工作中,反映比較集中、在當前條件下急需解決並通過努力能夠解決的突出問題,作為監督工作的重點。"  

  黃麗滿在接受半月談記者專訪時表示,監督的最終目的是要解決問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是西方的"三權分立",人大在監督工作中要把監督和支持有機結合起來,既要依法監督,又要對"一府兩院"依法行使職權給以支持;既不失職,又不越權,不代行"一府兩院"的行政權、審判權和檢察權,並積極探索建立監督效果的評價機制,這是未來廣東人大開展監督工作的方向。

  如何堅持和完善人大代表的監督功能,是各級人大都在思考的一個課題。2005年5月,中共中央轉發了《關於進一步發揮全國人大代表作用,加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度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共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及時組織學習貫徹,以提高對做好代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人大代表職權在大會期間通過會議形式行使,在閉會期間通過視察、調研等形式行使。"黃麗滿強調説,"人大的性質決定了代表權力應當是'集體行使',如果個人能隨意行使權力,對'一府兩院'進行監督,也會産生腐敗。"

  有關專家就此分析認為,在社會轉型加快、各種社會矛盾容易加劇的情況下,加強人大代表作用,特別是讓人大代表集體走上立法、監督、決定重大事項等工作的前臺,對於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公平與和諧具有突出效果。(記者 王攀 周俏春 周之江)

責編:王麗華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