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江南時報]教育零撥款的地方政府應該臉紅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6日 06:30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政府投入嚴重不足”是義務教育的老大難問題了,嚴重到什麼程度呢?人們一直以為“不足”至多是“投得很少”,可沒想到有些地方竟然嚴重到“撥款為零”!國家教育督導團官員鄭富芝近日在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稱,全國尚有113個縣(區)的小學、142個縣(區)的初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為零,財政撥款為零,學校的運轉僅靠向學生收一點雜費去維持,教育零撥款的縣(區)85%以上集中在中、西部地區。教育亂收費的根源在於政府的投入嚴重不足(據2月24日《東方早報》報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建國50多年,義務教育法已實施20年,“再窮不能窮孩子”的口號也已喊了20多年,竟然還有地方義務教育的財政撥款為零──“零”是什麼概念?“零”意味著地方政府對義務教育承諾的完全背叛。面對指責,地方政府會抱怨教育投資體制的不公正,會哭窮説財政入不敷出不堪重負,會把問題歸結到國家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上──確實,這些問題實實在在存在著,也在很大程度上壓迫著縣財政,但哪一條可以成為“零撥款”的理由?“零撥款”不只是支付能力的問題,更重要顯露出的是一種惡劣的態度:完全拋棄義務教育的政府責任,完全背叛法律中的義務承諾。政府存在最根本的合法性在於公共産品的供給,而義務教育又是公共産品的重中之重,在義務教育上零撥款,在最應該承擔責任的産品上一毛不拔,這樣的地方政府還有什麼存在價值?人們為何甘心讓渡出自己的部分權利成立一個政府?不是錢多了無處使,不是養幾個老爺供起來,也不是“犯賤”製造一群騎在自己頭上的人,而是為了讓那些“憑單個人力量無法完成的事”有人做,即供給公共産品。顯然,義務教育是眾多公共産品中最重要的産品,它關係到社會人基本的能力和社會基本的公平。基於這種重要性,公眾也願意為這種産品付額外的稅,比如教育費附加等等,“再窮不能窮孩子”也成為社會共識。公眾最迫切需要政府、最感到政府不可缺少之處,也正在於“教育”這種公共産品。這種合法性價值要求,政府必須把維護義務教育放在“政績價值序列”最重要的位置上:財政再匱乏,也要先維持義務教育投入;再多地方需要錢,也要先滿足義務教育資金;就是公務員發不出工資了,政府部門快運轉不下去了,只要有點辦法也要先讓孩子念得上書───因為政府最大的價值即在於供給公共産品,連義務教育都沒了,這些地方政府還有什麼存在價值?顯然,用這種價值標準來衡量,教育零撥款的地方政府是對本體承諾的背叛。是的,你很貧窮,你的財政來源很少,但只要你的官員發著工資,只要政府還正常運轉著,你就沒有理由一分錢不給義務教育,“義務教育零撥款”就應該受到道義和法律的譴責。一毛不拔,已不是簡單的支付能力問題。政府最根本的價值沒有得到體現,政府部門還存在著,這種地方政府的官員應該感到臉紅。曹林,青年雜文家。

責編:薛藍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