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天津勞動保障部門為民謀利重點辦好十件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4日 11:04 來源: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以促進就業完善保障提高收入維護權益為著力點

  天津日報消息:今年天津市勞動保障部門將把促進就業作為維護社會穩定的著力點,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作為增進社會公平的突破點,提高職工群眾收入作為改善民生的側重點,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作為構建和諧的切入點,讓人民群眾及時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重點辦好十件實事:

  全面延伸和拓展再就業扶持優惠政策,抓好各項政策落實。將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由2005年底延長到2008年底。將政策扶持對象擴大到高校畢業生、被徵地農民和農村轉移就業人員。對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的,由按比例減免改為按實際招用人數限額減免。繼續堅持對“4050”人員從事靈活就業的社保補貼政策。

  建立城鄉一體化就業服務體系,為勞動者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在全市鄉鎮建立就業服務機構,在失地農民多、轉移就業任務重的行政村配備就業服務信息員,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服務,將就業服務延伸到農村勞動力就業領域,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為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提供誠信、便捷的就業服務,督促用人單位與農民工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切實解決農民工工資偏低和拖欠工資問題。為大學畢業生等新生勞動力,提供校企對接、自主創業、技能鑒定、就業實訓和接續保險等就業服務。積極實施青年就業見習計劃。今年要建立100家青年就業見習基地,給予專項補貼,增加大學畢業生的實踐經驗,提高就業能力。

  完善長效幫扶機制,解決好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採取拓寬渠道,分類指導,盯人幫扶的辦法,對有創業和自謀職業能力的,通過給予經營場地、小額貸款、稅費減免等政策支持,鼓勵自主創業;對靈活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通過給予社保補貼的政策支持,接續社會保險,穩定就業;對大齡就業困難人員,通過開發園林綠化、衛生保潔、物業管理等公益性崗位,實施托底安置。推行“充分就業社區”創建活動,使零就業、單親、殘疾人家庭得到就業援助,讓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願望的求職人員基本實現就業再就業。今年,在市內六區確定300個社區試點,推動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再上新水平。

  支持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妥善分流安置新增富餘人員。對東移企業,勞動保障部門將提前介入,綜合運用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幫助企業順利實施東移。將企業東移後分離出的輔業,認定為服務型企業,按照吸納富餘職工人數減免稅收,給予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支持;對利用原企業場地、設備組織起來就業的,認定為再就業基地,給予一次性資金扶持;對轉業轉崗重新安置的富餘職工給予培訓補貼;對東移企業富餘人員靈活就業的,給予社保補貼,實現企業東移與富餘職工安置同步雙贏。繼續發揮失業保險金保生活促就業雙重作用,支持企業轉崗培訓富餘職工,穩定就業。今年,要全面實施失業保險金延伸使用辦法,對履行繳費義務,在改制重組、主輔分離中對富餘人員通過內部轉崗培訓進行安置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按照定向補貼的標準給予培訓補貼;對履行繳費義務且連續兩年以上未裁員的單位,根據培訓人數給予培訓補貼。從源頭上穩定就業,減少失業。

  落實扶持政策,做好國有特困企業職工整體分流安置。今年將制定國有特困企業職工整體分流和企業退出的辦法,明確規定企業退出,債務要結清,老職工和沒有就業能力的人員要託管,有就業願望的人員要分流安置。按照退休人員全部託管,保證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享受相應的醫療保險待遇;“4050”人員從事靈活就業,享受養老、醫療保險補貼到退休;喪失勞動能力人員全部託管,享受養老、醫療保險補貼和生活費補貼;工傷醫療期人員全部託管,享受醫療期待遇;鼓勵轉移勞動關係,在新的單位實現就業;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等六條渠道整體分流安置職工。今年將安排1.4億元再就業資金支持職工託管和分流就業。對退出企業按人均不超過6000元標準給予企業經濟補償金補貼;對轉移勞動關係再就業的,給予新單位5000元再就業補貼;對自謀職業的,在給予經濟補償金的基礎上,再發給本人不超過3000元的自謀職業補貼。

  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促進養老待遇穩步提高。一是今年天津市將建立養老待遇與本人繳費挂鉤更加緊密的激勵機制。新的計發辦法將養老待遇與本人繳費多少、繳費時間長短、退休早晚相挂鉤,形成多繳多得的激勵機制。二是調整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統一靈活就業人員和個體工商戶的繳費比例和繳費基數。確定費率為20%,繳費基數為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三是逐步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適時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

  繼續完善醫療保險制度,不斷和諧醫保患三方關係。一是從制度建設入手,完善醫保誠信激勵機制,引導醫療機構、藥店、醫生、患者和經辦機構建立良好的醫療保險運行秩序。二是研究制定農民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辦法。對於已經與用人單位形成長期穩定勞動關係的,享受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待遇;對從事季節性、靈活性短期工作的,本著管大病、保當期的原則,實行大病統籌辦法。三是積極穩妥地做好塘沽區、開發區醫保制度與全市醫保制度並軌。同時,繼續加強配套措施建設。一是引導參保患者小病就醫到社區。對部分常見病和慢性病在一、二級醫院試行首診制度,對首診醫院不能治療的,根據病情需要再轉到三級醫院或專科醫院,使參保患者就近就醫,減輕經濟負擔。二是改進和完善費用結算辦法。逐步實行適合不同醫院和病種特點的複合式結算方式,同時選擇20個病種在部分醫院擴大實行單病種付費辦法。三是實行醫保專用票據管理。規範醫療機構對專用票據的購領、使用、保管及核銷工作,專門機構實施監管。

  加強社會保險徵繳登記管理,擴大徵繳覆蓋範圍。今年將研究制定完善社會保險參保繳費的具體辦法。一是在健全五險統一徵繳制度的基礎上,對不同參保對象,實行分類管理,明確相應的綜合費率。二是以工商註冊單位為主體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手續,實行解捆分戶,屬地管理。三是推行電子申報,記賬對人,統賬分明,自動查詢,社會保險信息永久保存。同時,今年還要把非公有制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以及新註冊的用人單位作為擴面重點。積極實施農民工先行參加工傷保險政策,使農民工發生職業病和工傷時得到及時救治和補償。

  加強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不斷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今年要培養技師、高級技師1萬人,高級工3萬人,使高級以上技術工人數量達到技術工人總量的25.8%。主要是強化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建立高技能人才培養激勵機制。制定技能人才培養經費補貼辦法,對培養技師、高級技師的單位給予培訓費補貼。實施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技能導航計劃,落實就業準入制度,使技能鑒定和職業資格證書在就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實施職業資格證書進校園行動,在各類職業院校推行“學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並重”制度。

  依法維護職工勞動保障權益,增進公平、促進和諧。今年將啟動實施勞動合同三年行動計劃,落實勞動合同制度。今年城鎮從業人員勞動合同簽訂率要達到90%以上,三年實現全覆蓋。以非公企業為重點,推行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制度。今年工資集體協商範圍要擴大到3000戶。(張璐 張亞薇)

責編:王麗華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