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鄭必堅談中國的崛起:"中國龍"不是"北極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8日 09:19 來源:

  中國青年報消息:1981年“三邊委員會”在中國舉行會議時,大家談的是如何對付蘇聯的威脅;24年過後,這個聲名顯赫的委員會再次回到北京開會,“中國和平崛起”成了討論熱點。

  11月25日~27日,“三邊委員會”亞太工作組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委員唐家璇設宴款待,外交部長李肇星到會發表演講。國內知名智囊人士鄭必堅、胡鞍鋼、王緝思、秦亞青均發表演講,向美歐前政要、智庫人士解答了“中國崛起為什麼是和平的”這個問題。

  前中國駐法國大使、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評價説,這次會議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召開的一次會議,有助於各國了解關於中國崛起的第一手信息。與會的中國人民大學金燦榮教授認為,雖然通過一次會議未必就能改變別人的看法,但交流一下總沒有壞處。

  吳建民:2005年是“中國崛起年”

  2005年,西方媒體史無前例地對中國的發展進行大篇幅、立體式報道,中國問題研究也成了國際學術界的熱點。

  “2005年將作為中國崛起年被大家記住。我參加了不少國際學術會議,無論主題是什麼,大家都在談論中國的崛起。”吳建民説。

  對中國的崛起,有人歡呼,也有人害怕。在吳建民看來,中國的崛起還處在“初級階段”,是在東亞崛起的大背景下實現的。面對來自各國的智囊人士,他解釋説,中國崛起最重要的特徵,是和世界其他國家共享經濟增長的成果。2004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是23.6%,美國的貢獻是35.7%,但美國的經濟總量是中國的7倍。他的結論是:中國崛起不對任何人構成威脅,而是對所有各方都有貢獻。

  鄭必堅:“中國龍”不是“北極熊”

  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的鄭必堅告訴與會的各國前政要,中國和平崛起所做的只是基於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中國夢”,不是人均消費25桶石油的“美國夢”,不是近代以來曾經有6000多萬人向海外移民、到處建立殖民地來實現自身發展的“歐洲夢”,也不是搞軍備競賽、輸出革命的“蘇聯夢”。“我們只輸出電腦,不輸出革命。”鄭必堅被視為中國最重要的政策分析家之一,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美國演講時就提出過和平崛起的理論。

  鄭必堅引述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先生的話概括中國和平崛起的內涵:中國的和平崛起不會給任何國家造成威脅,而是要用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民主文化,去點燃人類文明之光。鄭承認,在中國和平崛起的過程中,一些幹部群眾包括青年學生出現了心態膨脹,必須予以引導,使中國既成為政治、經濟大國,又使人感覺可親可近。

  鄭必堅演講的主題是“當代中國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中華民族的復興是文明的復興”。“‘中國龍’決不會成為冷戰時代的‘北極熊’。既然這樣,人民對於中國的和平崛起還有什麼可擔心、可憂慮、可害怕的呢?”他問道。

  世界擔心中國什麼?

  當人們都在談論中國的崛起時,當中國企業的海外擴張遭遇政治瓶頸時,當中國紡織品出口規模被迫收縮時,中國國內有些人不理解:世界到底擔心中國什麼?

  外界擔心的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會耗盡世界能源。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在題為“中國崛起的五大規模效應”的演講中指出,中國的能源需求給一些國家帶來了機遇,同時也會給一些國家帶來挑戰。他認為,中國有足夠的能力和手段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減少對外界的負面影響。“中國崛起不僅改變了中國,同時也在重塑世界。”胡鞍鋼説。

  鄭必堅則提醒各國政要注意一個細節:中國在人均消費石油不到1.5桶的情況下,還提出“十一五”期間把單位國內生産總值的能源消耗降低20%。

  中國崛起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産生的中日摩擦問題,也被外界所關注。“三邊委員會”亞太組主席小林陽太郎認為“中國不是威脅”,他告訴記者:“中國不應該被看作威脅。沒有中國經濟的增長,沒有中國接納這麼多日本公司,過去幾年的日本經濟不可能取得這麼快的增長。”他認為,中日摩擦是長期的、結構性矛盾,只不過最近幾年表現得特別明顯罷了。

  “三邊委員會”北美組主席托馬斯?福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美國不願看到中日政治關係冷卻,亞洲的未來應由中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決定。

  對於複雜的中日、中美關係,鄭必堅開出了O&P藥方───O代表大局意識(Overall Situation),P代表務實精神(Pragmatic)。他説:“有了大局意識和務實精神,就可以促進各國關係的健康發展。” (記者 王衝)

責編:閆冬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