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華時評:認真落實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7日 17:07 來源:
    專題:建設節約型社會

  新華網北京11月17日電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這是黨中央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這一重大戰略決策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把這一基本國策落到實處。

  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銅和鋁土礦等重要礦産資源人均儲量,分別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重要資源短缺已對我國經濟發展構成嚴重制約。近幾年,煤電油運和重要資源供應全面緊張。能源短缺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軟肋”,淡水和耕地緊缺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在這樣的國情下,走節約型發展道路是必然選擇。

  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資源消耗大大高於世界先進水平,生産、建設、流通、消費各領域浪費資源的現象相當嚴重,一些地方不顧資源條件,盲目上高耗能、高耗水項目;城市建設不切實際,貪大求洋,大搞“形象工程”;汽車追求豪華型大排量,産品追求過度包裝。實踐證明,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已經走到了盡頭。

  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保障。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未來若干年,資源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大;從供給方面看,資源擴大供給存在相當大的困難。而如果過多地依賴進口,將使我國能源和重要礦産資源供應面臨更大的風險,影響我國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

  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不僅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且要滿足子孫後代發展的需要。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向自然過度索取,導致生態破壞加劇,給人類健康帶來極大損害。要實現資源永續利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必須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

  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事關現代化進程和國家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和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各級政府都要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感,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作為一項重大任務,真正把這一基本國策體現在制定和實施發展規劃、産業政策中。

  要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圍繞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改變,加快調整産業結構,推進有利於資源節約的産業行業和項目的發展,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大力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施資源使用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三贏”。

  要實施有效的激勵政策,建立長效的監督管理制度。穩步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的市場化進程,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同時,實施嚴格的産業準入標準,建立落後工藝、技術和設備的強制淘汰制度,對嚴重浪費資源的做法和行為,依法嚴肅查處。

  落實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還必須遏制奢侈之風,提倡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並不是不要人們消費,而是提倡合理正當的消費,實行文明消費。這就要求我們反對不良消費習俗,如飲食擺闊、肆意鬥富、揮金如土等,並從每一個人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厲行節約,真正體現“物有所值”、物盡其用。

責編:閆冬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