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新華社評論:中日“和則兩利,鬥則兩傷”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0日 18:15)

  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新華社記者張煥利) 今年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戰後,日本政府曾抱著對軍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戰爭反省和道歉的態度,表示對受害國的民眾感情予以理解和尊重。中日關係正是在日本對待和處理歷史等問題的這一態度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經過兩國老一輩領導人和各界有識之士長期不懈的努力,中日兩國于1972年實現了邦交正常化,兩國關係由此進入一個全面發展的新時期。30多年來,中日關係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發展,這不僅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利益,也對亞洲及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既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是亞太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繁榮的需要。兩國政府及各界人士看待和處理中日關係,都應從這個基本立場出發,在《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日聯合宣言》三個政治文件的基礎上,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致力於穩定、改善和發展中日關係。

  日本是中國的近鄰,彼此間有著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這一趨勢將進一步發展。友好相處,合作雙贏,是符合中日兩國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確選擇。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繼續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實現中日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對中日兩國都具有重要意義。

  30多年來,中日經貿關係持續快速發展,雙方已互為重要合作夥伴,相互依存日益加深。2004年中日貿易額達1678億美元,與中美貿易、中歐貿易呈三足鼎立之勢。同時,截至2004年底,日本累計對華投資協議金額達666億美元,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外資來源。中日兩國在推進東亞區域合作,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等地區和國際事務中也保持了協調與合作。作為中日關係得以恢復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動力,民間友好往來是中日關係獨特的傳統優勢。兩國年人員往來已由邦交正常化之初的不足1萬人次發展到435萬人次。兩國間的友好城市已發展到226對。每週飛行于兩國之間的各種航班多達500架次。

  但是,隨著近年來日本大國意識的膨脹,右翼政治勢力愈加活躍,日方在歷史、台灣等問題上大開倒車,不僅一再刺激中國人民的感情,而且失信于中國人民,致使中日關係出現當前複雜局面,這樣的結果不利於日本,也不利於中國。

  日本在戰後未能徹底清算軍國主義者所犯下的侵略罪行,也沒有對年輕一代進行正確、全面的歷史教育。因此,日本國內一直存在否認和美化侵略歷史的社會土壤,右翼勢力不時跳出來否認侵略歷史,美化侵略戰爭,而日本政府則以種種藉口,採取包庇縱容的態度。隨著近年來日本社會思潮的右傾化,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消極傾向更趨突出。最近再次發生的歷史教科書問題的實質就在於日本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不能以正確的歷史觀教育年輕一代。日本政府的這種倒行逆施只能破壞包括中日關係在內的它與亞洲鄰國的關係,有損它在亞洲及世界各國人民心中的形象。

  早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時,周恩來總理就曾明確指出,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因此,中日兩國都應採取向前看的態度,積極發展中日友好事業,致力於維護兩國關係的健康發展。

  在中日兩國兩千多年的交往史中,既有密切的現實聯絡,又有歷史的恩怨,兩國關係中的曲折變遷對各自國運興衰都産生過重要影響,也都證明了中日兩國“和則兩利,鬥則兩傷”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完)

責編:曉星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