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中日民間友好團體發表《和平與睦鄰友好呼籲書》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0日 11:34)

  中日兩國60家民間友好團體的代表日前在東京聯合發表了中日《和平與睦鄰友好呼籲書》。

  呼籲書説:“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0週年,對中日兩國關係是極其重要的一年。過去一個時期,日本發動戰爭,通過殖民統治和侵略給中國和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經歷了戰爭苦難的中日兩國人民渴望持久和平的國際環境,我們要吸取歷史教訓,繼續堅持和平發展道路,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呼籲書説:“在中日兩國政府和民間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日邦交正常化30多年來,兩國關係取得長足發展,雙方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成果顯著。去年中日貿易總額達到了1600多億美元,人員往來400多萬人次,友好城市總數達到227個。實踐證明中日友好合作不僅給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同時也是東亞地區繁榮的重要因素,無疑也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呼籲書指出:“中日之間出現所謂的‘政冷經熱’現象是不正常的,不符合雙方的利益。正視過去,正確認識歷史仍然是發展中日關係的重要基礎。雙方應恪守《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日聯合宣言》的原則,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處理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存在的問題、分歧和爭議。”

  呼籲書説:“中日友好歸根到底是兩國人民的友好。我們高度關切近年來出現的兩國國民感情疏遠的問題,強烈呼籲兩國政府和各界積極行動起來,通過擴大雙方的交流儘快扭轉目前的狀況。我們希望雙方從中日友好的大局出發,創造條件,儘早實現兩國首腦互訪,使2005年成為推進新世紀中日和平睦鄰友好合作的一年。”

  呼籲書強調:“兩國民間團體要充分發揮民間優勢,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新聞、體育、宗教、旅遊、婦女、青少年和地方政府交流等各個領域要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以增進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努力正確引導各自國內輿論。”

  呼籲書還説:“我們決心並向兩國各界呼籲:要繼承和發揚友好傳統,進一步落實中日民間團體共同發表的《新世紀中日民間友好宣言》和中日邦交正常化30週年時發表的《中日友好呼籲書》,培養友好事業的接班人,加強交流合作,共同為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這份呼籲書由日本中國友好協會、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日中經濟協會、日本青年團協議會和中國日本友好協會、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等中日兩國60個民間團體聯合發表。

  《和平與睦鄰友好呼籲書》全文如下: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週年,對中日兩國關係是極其重要的一年。過去一個時期,日本發動戰爭,通過殖民統治和侵略給中國和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戰後,日本走和平發展道路,構築了今天的經濟繁榮。經歷過戰爭苦難的中日兩國人民渴望持久和平的國際環境,我們要汲取歷史教訓,繼續堅持和平發展道路,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在中日兩國政府和民間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多年來,兩國關係取得長足發展,雙方在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成果顯著。去年中日貿易額達到1600多億美元,人員往來400多萬人次,友城總數達到227個。實踐證明,中日友好合作不僅給中日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同時也是東亞地區繁榮的重要因素,無疑也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儘管如此,中日之間出現所謂“政冷經熱”現象是不正常的,不符合雙方利益。正視過去,正確認識歷史仍然是發展中日關係的重要基礎。雙方應恪守《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日聯合宣言》的原則,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處理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存在的問題、分歧和爭議。

  中日友好歸根到底是兩國人民的友好。我們高度關切近年來出現的兩國國民感情疏遠的問題,強烈呼籲兩國政府和各界積極行動起來,通過擴大雙方的交流儘快扭轉目前的狀況。我們希望雙方從中日友好的大局出發,創造條件,儘早實現兩國首腦互訪,使2005年成為推進新世紀中日和平睦鄰友好合作的一年。

  兩國民間團體要充分發揮民間優勢,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新聞、體育、教育、宗教、旅遊、婦女、青少年和地方政府交流等各個領域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以增進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努力正確引導各自國內輿論。

  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友好傳統,進一步落實中日民間團體共同發表的《新世紀中日民間友好宣言》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週年時發表的《中日友好呼籲書》,培養友好事業的接班人,加強交流合作,共同為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繁榮做出積極貢獻。

  2005年4月12日 于東京

責編:春天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