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相關文章

挑戰洪水 挑戰自我

------寫在25場抗洪直播之後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08日 12:49

  自從《江蘇新時空》開播到現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裏,我們《正在現場》這支隊伍曾經做過不下百場直播,大到六、七個小時的《泗陽大青墩漢墓發掘》,小到兩、三分鐘的《南大百年校慶》、《地鐵一號線鋪軌》等等。通過不斷地磨合,可以比較自信地説,我們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一支相對有經驗的新聞直播隊伍。而這次為期8天的抗洪一線直播報道,無論是工作強度,還是報道難度,還是與央視的合作,對我們這支年輕的隊伍來説不啻為是一次大考,對大家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極具挑戰。在短短8天時間裏竟然一口氣連續做了25場直播,平均每天得做3-4場,工作強度比原來一下子增加了數十倍。但不管怎樣,我們堅持下來了,而且基本上比較圓滿地完成了這次抗洪搶險的直播報道任務。的確,像這樣的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經歷,對於我們這些入行已經7、8年的記者來説都還是第一次。

  首先,這次報道的內容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知性。以往我們進行直播,有時候雖然時間緊迫,但至少內容是已經提前確定的,大家心理上也有個準備。而這次的抗洪報道情況則比較特殊,隨著雨情、水情的不斷變化,汛情、險情也在不斷變化。本來,我們是想選擇一些抗洪中的突發事件,比如破堤行洪這些具有畫面衝擊力的題材進行直播,但事實證明這在實踐中難度太大。為了壓縮花在路上的時間,縮小轉戰範圍,我們最終選取了位於洪澤湖東南岸的盱眙、泗洪、洪澤這三個防汛抗洪形勢最為嚴峻的縣作為直播報道的中心地區,集中力量,以守為攻,可進可退。而即便如此,從中午直播的A地到晚上直播的B地,還是差不多得花上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而且,很多選題都是在上路以後才能最終確定,因為原定的C地,可能由於水情、路況的原因衛星車無法進入,只能改到十幾公里以外的D地。所以,我的感覺就是,一下車就要直播,一直播完就上車,始終是在車上顛簸,而我們的攝像大勺子也説,這8天我們更像是一支轉戰蘇北抗洪地區的遊擊隊。

  第二,連日奔波,車馬勞頓,必須克服連續作戰帶來的身體和心理上的疲勞。以下就是我們在這8天裏每天的生活流程:7點鐘起床--8點鐘半做好出發準備--在確定直播點後9點出發--11點鐘到達現場--12點做央視直播--12點半做《新聞時報》的直播--下午1點半吃飯--在確定晚上的直播點後2點半踩點--4點半大部隊出發--7點半衛星車到位--8點鐘《新時空》直播--8點15分央視直播--9點半吃飯--11點到飯店--開完總結會差不多要到深夜2點才能睡覺--第二天再來。這樣的工作節奏對我們每一個人的體力、精力和能力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這8天,我們到過泗洪、盱眙、洪澤的20多個鄉鎮,跑了近2000公里的路,而且大多都是些狹窄、泥濘的鄉間小路,幾天下來,衛星車上的不少螺絲都被顛松了,車上的技術員李發枝捧著一些脫落的螺絲,無奈而又擔心地説,這可怎麼好?

  雖然8天的日夜兼程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疲憊不堪,但在直播中每一個崗位、每一個人都保持了高度積極的狀態,準確的説那是一種亢奮的工作狀態。特別是7月12日中午,周莉臺長和總臺黨委委員、電視新聞中心主任戴聽祥親赴洪澤縣老子山鎮抗洪一線慰問了整個直播組,大家士氣更為高漲。

  第三,惡劣的工作環境對我們也是一種考驗。7月6號下午2點,泗洪縣雙溝鎮溧河洼排澇大溝的內堰發生決堤,直接威脅到泗洪地區最高産的3。5萬畝良田,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個多億。當地500多幹群為了堵住這個長達40米的決口,已經在大堤上連續奮戰了三天三夜,很多人的嗓子已經全啞了。而對這次搶險情況的直播報道,也是我們所有直播中最驚心動魄的。由於工作需要,我們的直播車隊一路拉著警報在寧宿徐高速公路上逆行了將近5公里,當我們到達直播地點時,離8點鐘《新時空》的直播接入時間只剩下15分鐘。那天晚上依然是大雨如注,排澇溝大堤上人們運沙包、壘大堤,勞動號子響成一片。15分鐘內,停車、找星、定機位、佈線、試話筒、試燈光,沒有人多説一句話,都在以最高效率忙自己手頭上的事。因為當時情況比較複雜,為了幫助觀眾更加直觀的了解現場,大家一致認為要畫一張圖來交代險情發生的位置,以及可能會帶來的嚴重後果,而就是這張簡單的圖竟畫了7遍。當時,考慮到下雨時可能會颳風,打傘很不安全,我們的攝像兼劇務張健給大家準備了雨衣,站在大雨中,黃豆大的雨點很快就把剛畫好的線條完全漬開,接著紙也很快破了,根本拿不住。所以,在直播過程中,我手裏拿的那張圖也許太潦草,甚至不規範,但這已經是在當時的條件下能拿給觀眾的最好的一張示意圖了。

  這8天的直播,由於連續下雨,每一個直播現場都是爛泥地,有的甚至齊膝深,每邁一步都要付出很大努力,我經常是鞋沒出來腳先出來,可想而知,我們的攝像在這種環境下還要捕捉最鮮活的鏡頭有多難。到了晚上,只要新聞燈一亮,就會有無數大大小小的蟲子向你的臉上撲來,到處亂鑽,有一次,我在為中央臺新聞頻道做的直播中,為了不影響報道,就不得不吞下一個挺大的飛蟲,後來還咳嗽了幾天,攝像大勺子有一次正在看尋像器的眼睛也進了一個蟲子,小棟、小宣、張健一場直播下來也是被咬了20多個大包,還有正在現場指揮的老韋、在衛星車上調度的高山,和負責切換的海龍也被蚊蟲包圍著。可以説,8天來,我們除了緊張的正常工作之外,還和雨水、泥水、汗水、蚊蟲在打交道。而我的採訪本水跡斑斑、泥跡斑斑,也成為我們這次抗洪直播報道艱苦工作環境的最好見證。大家的目的是共同的,一定要完成中心佈置的任務,不辜負總臺領導的期望;同時,一定要通過在央視的直播為總臺爭光。所以,無論是在發生嚴重管涌的盱眙團結圩大堤,還是正在搶險加固的泗洪城頭鄉洪澤湖大堤,無論是在轉移群眾的四河鄉雪二村,還是在蘇皖交接的天崗湖鄉,只要是險情最重,最危險的地方,都能看到我們新聞中心記者的身影。事實證明,我們的隊伍在這場硬仗中充分發揮了1+1+1 〉3的團隊作用,被一起在抗洪一線工作的央視同行譽為是全國電視界少有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非常專業的新聞直播快速反應隊伍。

(編輯:趙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