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相關文章

難忘泗陽三莊漢墓發掘直播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08日 12:37

  從去年的11月下旬開始到今年的1月中旬,我們《新時空》對泗陽三莊漢墓的考古發掘,前後進行了8場現場直播,總長度達到7個多小時。節目播出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好評。觀眾認為,通過考古直播增長了知識,了解了考古工作的不容易;考古專家認為,直播消除了人們對考古工作的神秘感,宣傳了文物保護的觀念;而有新聞同行更是把這次報道盛贊成江蘇新聞直播史上的里程碑。

  對於這次直播,我們江蘇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領導非常重視,特別是1月6號那三場對大青墩漢墓(泗水王陵)考古發掘的直播,中心同時派出12個訊道的微波車、3個訊道的衛星車以及60多人的強大直播隊伍。在直播前,我們做了仔細分工,高主任坐鎮直播車隨時控制直播全過程,蔣總現場調度,費老負責機位的設置,8個攝像分別把住攝像機從各個角度把鏡頭對準了主墓室,還有我們年輕的小同事顧敏霞、徐賢、張寧為了做好直播花絮,跑前跑後忙得不亦樂乎。

  為了更有層次的介紹整個發掘過程,除了在南京演播室裏的浩然和考古專家鄒厚本老師外,在現場還我們設置了關田和南博徐湖平院長所在的對發掘過程進行時時點評的訪談區、我和考古隊長陸建芳所在的專門報道發掘進展的發掘區、曹漪和文物保護專家古建祥所在介紹出土文物情況的清理區。事實證明,雖然在直播前做了大量的預測,但是在直播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很多意外,而在這時,三個區域之間相互轉換,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雖然這次直播已經過去了2個多月,但其中的辛苦,其中的樂趣、其中的驚險還時不時在辦公室被提起。可以看得出,對泗陽漢墓的報道已經成為大家心中一次難忘的經歷。

  為了做好這次直播,我們吃了不少苦頭,最受罪的就是天氣。由於三莊漢墓被盜嚴重,這次的發掘屬於搶救性發掘,迫不得已,而這恰好是冬季裏最寒冷的時候。泗水國漢墓群分佈在泗陽三莊鄉東部一片開闊的曠野上,風特別大,如果氣象臺預報的溫度是零下三、四度的話,這裡的實際溫度能達到零下十度左右。所以,主墓室上總是覆蓋著一層霜雪,特別滑,而墓坑裏的青膏泥也已經被凍得又幹又硬。在直播前,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去現場兩三次,除了我們高漲的工作熱情之外,禦寒都靠戴臺給我們送來的軍大衣和毛線帽,再不就是跺腳、搓手。直播當天,為了以發掘現場為背景,訪談區設在了墓道東側,正處在風口上,不過,我們還都特羨慕關田,因為就在他的桌子底下專門放了一個取暖器,不過沒想到的,那裏根本就沒通電源,把西裝革履的關田著實凍了一把。而在發掘區的我,雖然能經常走動,但也被凍得不輕,嘴都合不攏了,回來後有人問我:小蓓,怎麼到後來你的嘴好像有點不聽使喚啊?那還不是給凍的!當時所有工作人員也許沒在意,但回到南京以後,無一例外都生了一場大病。

  這次直播,由於準備充分、指揮得當,總的來説是非常順利的,但其中也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小驚險。我的同事王海龍是個比較有經驗的老攝像,由於在直播時太過專注,竟然差點馬失前蹄掉進陪葬坑。1月6日,我們對位於主墓室西南角的陪葬坑發掘進行直播,那天挺暖和,上午十點多鐘的時候,青膏泥開始慢慢解凍,特別粘,只要在上面走上一趟就會“步履沉重”。海龍在這場直播中主要負責拍攝我和陸隊長在發掘現場的情況,正當陸隊長取文物時,只聽“砰”的一聲悶響,我手中的話筒線一緊,心想:不好。扭頭一看,只見海龍已經完全趴在了陪葬坑的邊框上,手裏還舉著攝像機。原來是一腳踏空了,好險!不過,後來想想,他要真那時候掉進去的話,也算得上是一條特大新聞了。

  這次報道的成功應該説和南博這支考古隊的全力配合是絕對分不開的。通過20多天的朝夕相處,我們之間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體現在工作中,就是每一位考古隊員都會真心誠意地配合我們把報道工作做好。在大青墩漢墓東南外藏槨裏陪葬的是一個兩層建築模型,這在漢代考古史上還是第一次發現,非常珍貴。但是,由於長期浸泡在水裏,再加上蓋板的擠壓,這個模型已經近乎倒塌,為了保存原貌,陸隊長決定不從裏面取任何文物。而在這時我卻突然發現了在幾塊木板後面的一個木俑,直到現在我還能記起它清秀的眉目,特別是身上保留了2000多年依然沒有褪去的鮮黃顏色,如果能把它取出來,展示給觀眾,那將成為這次直播的一個亮點。雖然很為難,但考古隊還是想了很多辦法,幫我們去取這個木俑,雖然最終還是沒能取出來,但在我們內心是非常感謝的。所以,最近有媒體稱這次考古發掘做的比較粗糙,我想,如果真有的話,那也一定是因為考古隊為了我們的直播效果而做出的一點點讓步。

(編輯:趙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