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相關文章

代表作品: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9日 19:36

  基於關注生命的初衷,自新《成都晚報》2001年7月1日改版第一天,當天本地新聞最大篇幅的獨家報道《我要活下去,骨髓在哪》即引起各界關注,這也是四川省多家媒體首次主題鮮明地倡議建立我省自己的骨髓庫。當日見報後,數百名熱心市民打進本報剛開通的熱線電話,希望報名參加。由於當時四川省尚無此機構及打算,所有報名者資料全都由本報記者記錄並轉交省紅十字會。

  針對當時國家已作出的2001年下半年將正式全面啟動全國的骨髓庫建設工作決定,尋找合適機會進行全方位報道。從那以後,記者傅艷一直在為此事進行大量前期準備工作,與相關工作人員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並先後發表了數十篇關注白血病人與骨髓庫建設的新聞稿件。11月初,中國紅十字總會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宣傳組委會秘書長來到成都,記者傅艷在省紅十字會人員引薦下與其取得聯絡,詳細了解了目前全國的進展情況,11月13日首次書面報告交給報社領導後,得到各方大力支持後,確定了獨家報道的計劃。之後大約用了10余天的時間進行了一系列具體事務的準備,如對病房病人的採訪、與西南財經大學學生的溝通、合江縣老醫生的聯絡、泰康人壽保險公司提供免費保險的商談、四川電信提供免費電話服務等等。

  11月21日開始進行了連續6個整版報道。第一天,《白血病患者父親報名捐骨髓,切盼四川骨髓庫早日啟動》以及《17歲少女看到太多殘酷》、《成立骨髓庫給我機會》等,同時發出由四川省紅十字會與本報共同發出的倡議書,馬上引起其他各媒體關注,同時許多讀者打進電話,希望多了解相關情況,並紛紛表示願意儘自己的能力為四川骨髓庫做貢獻。

  第二天,發出《財大千名學生報名捐骨髓》、《失明青年報名捐骨髓》及骨髓捐獻的程序並登出紅會報名電話。當天開始,報名人數驟增,關注四川骨髓庫的市民越來越多。

  第三天,合江6位鄉村醫生和教師連夜赴蓉捐骨髓,其中的李鬱仁醫生的感人故事尤其動人。

  第四天,“四川骨髓庫工作正式啟動,包括本報15名志願者在內的174名志願者愛心抽血準備入庫”。

  第五天,央視關注四川骨髓庫,並連夜專訪本報副總編輯。當日在街頭進行了一次有關骨髓庫知識了解程度社會調查。

  第六天,省領導為四川骨髓庫捐款。關於四川骨髓庫工作正式啟動新聞發佈會的報道。

  此次連續報道獲得了一致好評,從實質意義上促成了這一公益事業的啟動,得到了包括省領導的充分肯定。獲得2001年四川省優秀新聞一等獎,並受到同城其他媒體的肯定:幾次大型活動大部分報社、電視臺均進行了報道;15頻道《都市話題》專門就此事作了專題報道。

  從那以後,四川骨髓庫逐漸步入正軌,有了專門的人員及辦公地點、辦公設備。尤其隨著全國範圍對這件人文關懷事業的重視程度,最困擾骨髓庫發展的資金問題也于2003年得到解決。但是,新的問題出來了,由於距離初次報道時間已相隔很久,當時眾多報名者90%已無法聯絡。再遇尷尬的四川骨髓庫再度得到了《成都晚報》的大力支持。

  在與各方商談並取得報社領導認同後,2003年6月6日起,本報再度以整版的篇幅進行《壯大四川骨髓庫》的系列報道。為引起廣大市民的關注,記者傅艷深入醫院病房、大學校園,終於以一名非常優秀的大學生白血病患者的動人事跡為契機,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到正式採血入庫當天,雖然冒著傾盆大雨,成都市民依然創下了全國範圍內單日入庫人數的最高記錄--一天入庫1063人。而這個數字並不是全部人員總數,由於準備不夠當天材料全部用完,以至於還有數百位好心市民抱憾離去。在極短的時間內,四川骨髓庫迅速壯大到總入庫人數3000余份,初步具備了臨床檢索的價值。

  推薦作品:獨家參與並推動四川骨髓庫從無到有、並進一步促成其壯大的系列報道,目前該庫已經具備臨床意義,每天都在接受白血病人免費查詢,隨時可能配型成功援救生命。

(編輯:趙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