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醫院簡介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4日 16:12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原名為北京蘇聯紅十字醫院,始建於1952年。是新中國成立後,斯大林元帥和毛澤東主席親自商定,由前蘇聯政府和蘇聯紅十字會援助,黨和政府在首都建立的第一所大醫院。1954年,醫院從甘水橋舊址遷入現址。毛澤東主席、劉少奇副主席、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親筆為醫院題詞。1957年3月,前蘇聯政府將醫院正式移交我國,周總理在百忙之中來院參加了移交儀式。1970年,周總理親自為醫院定名為“北京友誼醫院”。
建院之初,我國政府從全國各地抽調了一批優秀的醫療護理骨幹,並選派了高素質的領導幹部,在蘇聯政府選派的120多位經驗豐富的醫學護理專家的指導幫助下,各專業學科相繼建立,並以嚴謹的醫療作風和嚴格的醫院管理而著稱;為醫院未來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過幾代友誼人的不懈努力,醫院建設得到了迅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一所科室齊全、各具特色、設備先進、服務優良、中西醫結合、具有三級甲等功能,在首都醫療衛生系統有重要影響的大型綜合性醫院,為祖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做出了積極貢獻。
醫院佔地面積94,000余平方米。正在建設的新門急診大樓52000平方米,建成後醫院業務用房建築面積將達到 17萬平方米。全院現有職工2110人,其中具有正副主任醫師、正副教授、研究員及相應職稱的高級技術人員近400人。醫院擁有大量與世界接軌的先進醫療設備,現有病床960張,設有臨床及醫技科室42個。日門診量4000人次左右,年出院20000多人次。目前承擔著北京市40多萬人的醫療保險定點任務和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5000多名司局級以上幹部和外賓的醫療保健任務。
醫院設有北京市臨床醫學研究所、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和北京市衛生局泌尿外科研究所,擁有北京市重點學科4個,北京市重點扶植學科5個和一批學科&&人和技術骨幹。已初步形成了“院有優勢、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模式。以綜合發展的實力為基礎,在感染急救、器官移植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消化疾病、慢性肝病、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治療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醫院承擔著九五攻關課題、國家科委項目和市級課題多項,並擔負著世界衛生組織在寄生蟲、麻風病方面課題的研究工作。近20年來,先後獲國家級、部級、市級、局級科研成果獎400余項。許多成果開發後應用於臨床,取得良好效益。
醫院是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是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的臨床教學基地。承擔著七年制研究生、五年制本科生教育。同時,承擔著國家級和市級繼續教育項目多項。自70年代開始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醫院有研究生導師近90 名,有多名教授在國際醫學專業學會任職,有20余名教授在中華醫學會各專業學會、北京分會以及國家級雜誌擔任副主委以上職務。
醫院積極開展多渠道、多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先後與23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派出各專業人員出國深造,請外國專家來院講學,不斷引進新知識、新技術,促進了醫院學術水平的提高。
醫院1991年通過衛生部三級甲等醫院評審,1989年醫院黨委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17年被市政府授予“花園式醫院”,連續8年被評為物價計量信得過單位。連續17年被評為首都文明單位。
幾代友誼人實踐著“仁愛博精”的友誼精神,鞭策著新世紀的友誼人以更高的起點和嶄新的精神風貌,團結協作、奮力拼搏、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以更加高超的醫術,無私的愛心,努力攀登醫學科學高峰,為建成具有一流隊伍、一流管理、一流技術、一流服務的現代化綜合醫院,開創北京友誼醫院更加美好的未來,在充滿挑戰和希望的21世紀再創輝煌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