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健康推薦

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3日 09:12


北京市衛生局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宣傳活動

  CCTV.com綜合消息: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世界衛生組織將今年精神衛生日的主題命名為:“精神健康從了解開始-抑鬱影響每個人”。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20年全球兒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礙會增長50%,成為最主要的5個致病、致死和致殘的原因。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目前我國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關注。

我國宣傳主題
    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在我國的主題是關注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樂心情,健康行為。
    目前,在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專家們呼籲,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患,其發病率正在迅速增加,WHO進行的全球疾病負擔調查估計,到2020年,由抑鬱症造成的功能殘疾患者的人數將上升到第二位,進入抑鬱專題>>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5.8%的男性和9.5%的女性,即大約1.21億人會經歷一段時間的抑鬱,如果將輕型抑鬱症包括在內,全球有3.4億人患有抑鬱症,是精神分裂患者的7到8倍。在我國,有70%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身心疾病、心理障礙已經成為多發病、常見病。不斷增加的抑鬱病人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用於抑鬱症治療上的的費用總計達到600億美元。世界衛生組織提醒:抑鬱症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而到2020年,抑鬱症將有可能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第二大疾病。

  1數字説明問題的嚴重性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
一是行為問題,這是最輕的一類心理偏常,多發生在年齡較小的兒童身上。二是人格缺陷,比如自卑、衝動、敏感多疑、交往障礙、偏執等。三是心理障礙,主要是學校適應障礙、考試綜合徵、神經衰弱等。四是心理疾病,如兒童多動症、抑鬱症、癔症、精神分裂症等,往往是兒童與青少年多發的心理疾病。

  3000萬:據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教授王玉鳳介紹,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行為問題檢出率為6%-22%,保守估計,全國約有三五千萬名兒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行為問題,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北京地區學齡前兒童的抽查顯示,1993年兒童行為問題患病率為10.9%,2003年則增加到18.2%。

  24%:在上海市科委和衛生部門的支持下,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和上海教科院普教所的一項調查發現,有24.39%的孩子曾經有一閃而過的“活著不如死了好”的想法。這項上海8個區、2500多名中小學生的最新調查顯示:在有自殺閃念的孩子中,15.23%的人曾經認真考慮過自殺。5.85%的孩子曾經有過自殺計劃,其中實施自殺而未遂者達到1.71%。但是,絕大多數父母對此一無所知。

  15%:伴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成癮症”成為青少年新的精神疾病。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網絡成癮症”發病率高達15%。

  天津8至15歲中小學生15.1%有抑鬱症:天津市安定醫院最近完成的天津市青少年心理調查研究顯示,天津8歲至15歲的中小學生人群中有抑鬱心境的佔15.1%,其中男孩比例高於女孩,而處於12歲和15歲小學、初中畢業班的孩子比例最高,分別達到25.8%和 22.2%。


家長向醫生諮詢如何應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1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心理問題?

  心理專家分析,兒童抑鬱症主要與學習壓力、社會影響、家庭環境、師生關係、教師及家長不恰當的管教方式等有關。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壓力加大以及新舊觀念碰撞所導致的心理衝突對社會人群中最脆弱的部分---兒童青少年造成了傷害。

  所謂兒童行為問題:是指在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上都超過了相應年齡所允許的正常範圍的異常行為。其廣義上包括行為和情緒兩個方面,行為問題如説謊、逃學、偷竊、攻擊、不聽管教、離家出走等,情緒障礙如焦慮、恐懼、抑鬱和人際交往困難等。兒童行為問題不僅影響到他們的生長髮育和社會化過程,還可能導致其成年時期發生適應不良、精神疾病和違法犯罪。

  研究發現,與兒童行為問題有關的主要危險因素依次為家庭矛盾衝突多、情感交流差、父母社會經濟地位底、寄養或全托、兒童出生時(後)疾病、精神病家族史和母孕期疾病。

  家庭因素是引發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家庭結構發生了變化,原來的大家族大家庭現在都變成了核心小家庭,孩子缺乏更多的人溝通。父母關係不和睦、單親家庭、離異家庭或家庭成員有不良的嗜好這些都對孩子心理健康影響很大。在和睦的家庭中,過度保護和溺愛,漠視孩子的感情需求同樣也會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另外就是過重的升學壓力。

  心理門診中,70%以上的孩子是由於學習出現問題、才被父母帶來就診;家長期望值過高、習慣於呵斥命令孩子,容易讓孩子産生焦慮、強迫、抑鬱等各種心理狀況。

網絡成癮症的主要表現
    網絡成癮症(IAD)也稱病理性網絡使用(PIU),主要表現為:對網絡有心理依賴感,不斷增加上網時間;從上網行為中獲得愉快和滿足,下網後感覺不快;在個人現實生活中花很少的時間參與社會活動和與他人交往;以上網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煩惱與情緒問題;傾向於否定過度上網給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造成的損害。

  過度使用網絡:過度使用網絡常常會導致青少年出現情緒障礙和社會適應困難。在心理方面,會出現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記憶力減退,對其他活動缺乏興趣,為人冷漠,缺乏時間感,情緒低落。在軀體方面,會出現不能維持正常的睡眠週期,停止上網時出現失眠、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噁心厭食、體重下降。在行為方面,會出現品行障礙,産生攻擊性行為。

  1“我”讓孩子不快樂?

  家庭教育:“我根本不知道她在想什麼?”一個心焦的母親向醫生抱怨,這是家長朋友最常説的一句話。家庭教育應首先建立在孩子有問題能隨時向家長講出來,這第一個“溝通”關,很多家長過不去。

  孩子敞開的心扉也許會因為家長的一次敷衍的應答或粗暴的對待而從此關閉。家長能否尊重孩子的意見,能否抱有和孩子做朋友的心態,能否犯錯誤後勇於向孩子認錯,這些都是建立平等溝通的關鍵。

  大人過分關愛是催生孩子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在心理諮詢門診中,青少年及兒童病人超過了病人總量的1/3。更讓人擔憂的是,病人年齡已突破傳統認為的“12歲危險年齡”,最小的只有8歲。太原市精神病康復醫院副院長張躍武醫師介紹,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與養育環境有絕對關係,與父母尤其是媽媽關係密切。儘管孩子出現症狀不同,但發病原因是一樣的:這一代孩子所承受的愛、關注、期望太多。

  家庭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不當,而是缺失。由於競爭加劇,不少家長忙於掙錢,將孩子交給老人或保姆照顧,不少就診精神障礙的兒童都屬於這種情況,在廣東地區尤為明顯,造成問題兒童了,父母再用掙來的錢醫治。老人和保姆更多的是進行喂養式照料,不能等同家庭教育。

  家長期望值過高、習慣於呵斥命令孩子,都容易讓孩子産生焦慮、強迫、抑鬱等各種心理狀況。

  學校教育:心理教育吼得兇,但實際情況卻並不是那麼回事,學校的心理老師都是兼職。” 成都某學校負責人也承認在注重提高教育質量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和輔導流於形式。

  成都市教育局今年上半年開展的一項調查報告,其中一項是:“你最信任的人是——同學、老師、父母、自己、不確定。”結果顯示,高中學生信任老師的只有11%,初中為17%,小學是42%。任大海説,對老師的缺乏信任更應該讓學校重視心理教育,“如果連起碼的信任都沒有,學校怎樣為學生作好心理教育?”

  而一些老師師德欠缺是造成青少年抑鬱的根源。青少年的心理髮育尚不成熟,而老師們迫於升學壓力,往往只重視應試教育,缺乏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懷。老師的一句“你真笨,怎麼教都不會”等語言,都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精神壓力,傷害到學生的自尊。

  社會認識不足:兒童是明天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社會的未來。問題的嚴峻使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成為亟須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然而,長期以來,人們要麼恥于談心理問題,要麼認為沒什麼大不了。此外,社會資源配置的不足也是一個瓶頸。


學生向心理醫生提出“家長不要管得太嚴”。

  1我們的對策

  如果對於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不予以及時治療,將會引起更多的社會問題,據估計,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染上酒癮、毒癮以及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率是普通人的5到10倍。因此加強對青少年精神衛生教育十分重要。

  要把精神健康和追求身體健康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老師和學生,家長和孩子 雙方要互相理解,這樣很多問題就可以在很早階段發現。國慶前期國務院剛剛批准了一項加強精神文明健康的意見,這是目前國家最高級精神文明工作的政策,在裏面明確提出要對老師班主任保健醫生進行培訓。

  心理學家黃頤:學校不能只重視分數而忽略心理健康的培養,老師必須從教育工作者轉化為心理工作者,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健康優秀的學生。

  北京回龍觀醫院副主任醫師李娟:建議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好四種角色,即人生導師、生活教練、知心朋友和“充電器”。凡事不要大包大攬,要從小培養孩子生活獨立、經濟獨立、情感獨立、精神獨立的意識;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獨立生存能力、處理生活問題的能力等;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不能經常指責孩子,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不搞假民主、假尊重;經常肯定、鼓勵、讚美孩子,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自豪感,增強面對困難和挑戰的信心和勇氣。

  北京回龍觀醫院主治醫師孫春雲:孩子的大腦就像一塊模板,在與外界接觸、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孩子會不斷地修正這塊模板,所以家庭環境的影響非常重要,尤其是父母的影響會持續孩子的一生,這種影響力主要取決於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父母之間的關係以及父母與他人的關係。因此,父母要學會如何與孩子保持融洽的關係。過分保護,會延遲孩子的心理斷奶時間;過早分離,會導致孩子身心發展存在缺陷。孫春雲曾接診過一個男孩,他外表高大但內心十分柔弱。他自訴,父親經商常年不在家,在他成長過程中,沒有男子漢榜樣,大家都嘲笑他像個女孩,自己心理壓力很大。

  父母對於孩子,除經濟投資外,更重要的是感情投資。父母應該學會憑藉耐心和技巧,打開孩子的心靈之鎖,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及時幫助孩子化解煩惱,順利度過生理和心理髮育的特殊時期。

  福建省精神衛生中心林涌超醫生: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上網成癮是一種精神疾病,需要通過藥物及心理治療,而是單純地認為是青少年思想問題,部分家長甚至靠訓斥、打罵或限制活動來矯治。專家建議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平時留心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以及學習情況,並對孩子的上網時間有所節制,一般每天不超過2小時,且中間休息15分鐘。如果孩子一旦成癮,應立即請心理醫生進行治療。

(編輯:回春來源:CCTV.com)

相關文章:

  • 記者來信:增強群眾的精神衛生意識迫在眉睫 (2004/10/11/ 09:13)
  • 衛生部舉行第十三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 (2004/10/10/ 16:42)
  • 專家:消除偏見讓康復的精神病患者早日回歸社會 (2004/10/10/ 15:52)
  • 研究顯示,兒童青少年心理障礙會影響成年期精神健康 (2004/10/10/ 15:51)
  • 心理長期壓抑會造成嚴重後果 (2004/10/11/ 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