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健康推薦

艾滋病宣傳周:關注、關愛、關心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27日 13:51


  心理問題

  大多數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在心理方面的問題是環繞著不肯定性和需調整的問題。

  患有HIV感染,一般都會出現對於生命的希望和期待的不肯定性,可能集中在家庭和工作兩方面。甚至更主要的不肯定性可能涉及生活的質量和存活時間的長短、治療效果和社會的反響。所有這些問題的遠期後果比較難於預料,仍需真誠和坦率地進行討論,但通常應注意鼓勵要看到前途和希望。

  對於不肯定性的反應,HIV感染者必須作出各種調整,甚至明顯地無反應,其本身也可能是否定的一種調整(見下文)。人們應從最初被告知有感染或疾病的消息時起就開始調整。他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對不肯定性和調整的緊張心理反映。這就是導致出現其他社會心理問題的緊張心理,隨時都表現為或多或少的突出和強度。

  恐懼感

  有HIV感染或疾病的人有許多恐懼。最為多見的是害怕死亡,特別是害怕在單獨和痛苦中死去。恐懼的原因可能見到過愛人、朋友或同事因病或因艾滋病而死亡。還可能由於不太了解涉及什麼和如何處理問題。正如大多數心理方面的問題一樣,懼怕和懼怕所産生的壓力,通常可通過清楚的和積極的公開而得到解決。在處理各種難題(包括接受朋友、家庭或諮詢員的幫助)時應當討論心理方面的問題。


  失落感

  HIV感染者在其生活和志向、身體誘惑力和能力、性關係、社會地位、經濟收入穩定性以及獨立性方面均有失落感。隨著護理需要的增加,也會有失去隱私和支配生活的感覺。病人能感受到的最常見的失落感或許是感到失去了信任。發生HIV感染後的生活在許多方面會失去信任,其中包括擔心前途,由於他人的消極和/或污辱行為而擔憂妥善處理愛人和提供保護者的能力。對許多人來説,認識HIV感染將首次迫使他們承認自己在道德上和身體上的弱點。

  不幸感

  HIV感染者經常對他們已經發生或預計將發生的損失深感不幸。他們對密切的家庭成員、愛人和朋友施加於他們的影響也可感到不幸。通常同樣是這些人在日復一日地支持和照料著他們,並眼看著他們的健康每況愈下。

  內疚感

  作出HIV感染的診斷常常會激起可能會傳染給他人或對自己可能會導致傳染的行為感到內疚。還會對患病可能引起愛人和家庭,特別是兒童的悲痛而內疚,同時還會聯想起以往使他人感到痛苦和至今尚未解決的問題而可能更感內疚。

  壓仰感

  多種原因可以出現壓抑感。治療無方和由此感到的無能為力,失去個人控制可能與經常性醫學檢查有關,以及知道病毒已遍佈全身等都是引起壓抑的重要因素。同樣,知道其他人已故去或患有HIV感染,以及體驗到失去生育能力和長遠計劃等都可造成壓抑。

  否認

  有些人以否認的態度來對待他們已發生感染或疾病的消息。有些人最初的否認態度可能以積極的方式來處理診斷的震驚,然而,如果堅持這一態度,否認可能起反作用,因為這樣的人可能拒不接受HIV陽性者的社會責任。


  焦慮

  焦慮可以很快就成為HIV感染者生活中的固定現象,表明這種長期不肯定性與感染有關。引起焦慮的許多原因反映出以上討論的問題,並與以下各項有關:

  短期和長期預後;

  感染其他疾病的危險性;

  將HIV傳染給他人的危險性;

  社會、職業、家庭和性方面的敵視及排斥;

  拋棄、隔離和身體的疼痛;

  害怕在疼痛中或不尊嚴地死去;

  不能改變HIV感染的環境和後果;

  怎樣盡可能地保證今後的健康;

  愛人和家庭應付的能力;

  獲得適當的醫學/牙科治療;

  失去隱私和擔心保密;

  今後在社會和性方面不受歡迎;

  有效地行使職能的能力越來越差;

  身體和經濟上失去獨立性。

  發怒

  有的HIV感染者可能認為他們不幸發生感染而表現發怒,他們常常感到(或有關他們的信息)沒有受到很好的或不被重視的管理。發怒有時對發生HIV感染以自我責備的方式向內發泄,或以自我破壞(自殺)的行為方式發泄。

  自殺活動或思想

  HIV感染者有明顯增高的自殺危險性。自殺可被看成逃避痛苦和不舒適或減少所愛的人的羞恥和不幸的一種方式。自殺可能是主動的(如有意的自傷造成死亡)或被動的(如隱瞞或不顧HIV感染或疾病的一種可能致死的合併症的發生)。

  自我珍重

  在發生HIV感染的早期自我珍重常受到威脅。被同事、熟人和愛人的拋棄可很快使之感到失去信任和社會身分,因而感到自我價值減少。由於受HIV相關疾病對身體的影響,例如引起面部毀容、身體消耗和身體變弱或失去身體控制,會使這一問題複雜化。

  疑病症和強迫狀態

  過多注意健康,甚至極小的身體改變或感覺均能導致疑病症,這種情況多為短暫性的,並限于診斷後很快一段時間內出現,在一些難於調整對疾病認識的病人中也可持續存在。

  精神上的顧慮

  擔心死亡來臨、孤獨和失去理性控制可出現精神上的寄託以及尋求宗教支持。在討論宗教和精神上的寄託時,可出現犯罪,內疚、請求饒恕、和解以及容忍等行為。

  作出艾滋病診斷時,將出現以上行為和其他方面的許多顧慮,或變得很明顯。發生新的感染、患有腫瘤以及在重度勞累時,都可出現明顯的情緒和心理影響。如果艾滋病患者遭受家庭或朋友排斥,以及失去正常的社交關係時,這方面的影響將會更大。

  基於此我們更應正確對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不懼怕,不恐慌,不歧視;以人道主義精神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只要按照預防艾滋病的措施行事就不會受到傳染; 醫務人員不得拒絕為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服務。

  相關資料:


  口述實錄:一個艾滋病患者的真情呼喚

  調查報告:你能接受艾滋病人嗎?

  艾滋病人的口述實錄:讓孤獨和恐懼走開!

  

<<進入《艾滋病警示錄》論壇

(編輯:吳曉洋來源:)

相關文章:

  • 艾滋病宣傳周:預防艾滋病 (2003/11/25/ 14:35)
  • 艾滋病宣傳周:營養及飲食原則 (2003/11/26/ 00:00)
  • 艾滋病宣傳周:認識艾滋病 (2003/11/24/ 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