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八方掠影   
  在安徽省南部山區,由於特定的人文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至今還完好地存留了數以萬計的明、清時期的古民居,這些被稱之為中國建築史上的瑰寶之一的徽派建築,或依山、或傍水,高低錯落,灰白色的墻、青黑色的瓦,富有韻律的馬頭墻,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秀美、寧靜,如畫如歌。
  路面上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由於年代久遠表面都已磨出了亮光,街兩邊全是一個接一個的商鋪,雖已破舊,但你依然能體味到昔日的繁榮。
  歙縣的幾個村落,不論是幽深狹窄的石板路,鱗次櫛比的宅院,精美絕倫的石雕、木雕、磚雕,還是古樸恢宏的祠堂以及它處十分鮮見的各種石牌坊,都使人永難忘懷。
  春日的陽光下到處都瀰漫著一種純樸、祥和的鄉土氣息。散落于村中的古民居很多,基本是清中、晚期至民國的,有的相當完好,只是那些曾經潔白亮麗的高大墻壁,歷經長年風雨的沖刷變成了斑斑剝剝的灰白色,滲透出沉沉的歷史感和淡淡的懷舊情緒。(節選自《漫遊徽居》 文/攝影 揚大洲)

    這些被稱之為中國建築史上的瑰寶之一的徽派建築,或依山、或傍水,高低錯落,灰白色的墻、青黑色的瓦,富有韻律的馬頭墻,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秀美、寧靜,如畫如歌...


    這座宅院的所有做工都極為精緻、規距、一絲不茍。其隔扇上的木雕更是異常精美。可以想見它的主人是有品味、當初也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


    "四水歸堂"的天井結構是徽居的一大特色,不論是普通家居還是宗族的祠堂都被廣泛的應用,人們戲説是因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和企盼"不盡財源滾滾來"的心理造成的。


    徽居高墻聳立、四隅封閉、形同城堡,當是生存、生活之需要所致。其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也只能是安全的需要。


    這個建築該叫它什麼呢?反正不是亭也不是閣,臨水而立是否可以稱"榭",我不知道。但是它那樣的迷人,設想一下:夕陽下或細雨中,一桌、一凳,一爐清香,一把古琴......


    查濟一個普通人家,中堂上挂著一塊金碧輝煌的進士匾,生動地反映出社會、政治環境及人們思想、觀念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這一組木雕共八幅,全是取唐詩筆意所作。這也是我在皖南地區見到的木雕中很有文氣的。


    在影壁正中墨書一個巨大的福字,有趣的是這福字的偏旁變形為一隻梅花鹿,於是:福祿(鹿)雙全!


    其妙在它所用的磚上,灰、白兩色相間的絞胎磚,紋理變化萬千、充滿玄機,儼然一幅巨大、立體的趙無極的水墨畫。


    柱下承托柱腳的石塊叫柱礎。六朝以降,其製作愈加奢華、精美,造型豐富多彩、趣味生動、蔚為大觀。故柱礎是我們了解、欣賞古建築以及斷代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精緻典雅的格扇門,與後面汪村那個清代"二十四孝圖"的格扇門相比,有如瓷器中一是官窯、一是民窯。


    徽州素有東南鄒魯之稱,尊文重仕,故特意把井造成這樣以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其意為在科舉考試中獲得最高成績 - 三元及第 - 在三元井中汲水、提水,三元汲提之諧音。

視頻精選


影像常識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