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國內外報道和評論

享受紀錄電影的魅力

------寫在“中華文明新紀錄電影周”開幕之際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05日 16:30

  文匯報(2002.7.19)

  作者:江勝信

  “中華文明新紀錄電影周”7月19日在京拉開帷幕,5部紀錄電影將在首都電影院和中國電影資料館循環展映,這是一次紀錄電影魅力的集中展示。描述了哈薩克牧民一家子一年中點點滴滴的單片《牧魂》,曾贏得過國際影像人類學電影節等國際電影節最高獎,並且入圍全球近20個國際電影節,這次展映是它在國內的首映;同時亮相的《英雄時代》、《青銅的光輝》、《禮樂與爭霸》和《鐵血帝國》,則是《中華文明》12部大型歷史紀錄影片中的前4部。

  近10年來,紀錄電影始終是個影院不願意接手的燙山芋,惟恐其曲高和寡影響票房,以至觀眾很少觀看紀錄電影。即使是早在1997年初就拍出的佳作《牧魂》,也是墻內開花墻外香。但《中華文明》初戰告捷讓許多人重新認識了紀錄電影。它完全超越了通常意義上的形式上的探索,它汲取各種影像語言元素來重構的歷史,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和震撼力。

  《牧魂》和《中華文明》何以令人叫好?央視文化專題部副主任、總導演陳建軍認為,沒有解説詞的《牧魂》畫面精美,對白充滿哈薩克牧民的生活氣息,讓人為他們的淳樸、勇敢、執著、善良而動情。攝製組為《牧魂》在新疆大草原守了一年,拍了2500分鐘素材,最後只用了90分鐘。《中華文明》拍了五年,為了這樣一部文化工程,攝製組所有人員都抵擋住了種種誘惑,不計得失,不計報酬。雖然4000萬元的總投資不算少,但分攤到每一部只能算是小成本製作。因此,從工作人員到群眾演員、形體演員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大家都認為做這件事值,沒有一個人提條件,幾乎是用情感和知識在拍攝,5年來攝製組40多個固定人員沒有一個離開過這個集體。

  製片人喬斌認為創新是《中華文明》初戰告捷的重要原因。其一是用真實再現、三維動畫等手段去紀錄5000千年前的事情,這是紀錄片不多見的,觀眾也會覺得很新鮮;其二是用故事片的敘事風格再現史記的若干故事,趣味性、可看性很強。而信息量豐富則是《中華文明》吸引人的又一妙招。據製片主任周恒源介紹,片中展示了最新的歷史成果,如普通百姓知道秦俑9、10號坑,考古界最新發現的11、12號坑可能就不知道了,而這些在影片中都公佈了。拍攝嚴格尊重歷史,從戰爭場面、服飾特點、布料、頭型等細處刻畫,是生動中不乏嚴謹的歷史課堂。另外,90分鐘標準製作、杜比音響、35mm膠片,同時推出一個系列等等做法,都是該片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在《中華文明》的拍攝過程中,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5年的時間裏,攝製組沒有一個休息天,惟一的休息也就在春節期間一天的“就地放假”,大家幹上一杯“同心酒”,然後又投入工作。2000年12月31日,攝製組來到秦俑一號坑。為了不影響白天遊人的參觀,他們于當天晚上7點才在拍完後出坑,這一世紀之夜,包括總導演在內的所有攝製組成員,都是和秦始皇與他的衛隊一起度過的。

  由於希望能真實地再現歷史,攝製組必須前往很荒涼的地方拍攝,那裏人跡罕至,常常接連半個月天天都有沙塵暴,條件非常艱苦。有一次在內蒙古草原上拍攝古代戰爭場景,解放軍一個營的兵力做群眾演員。時值11月,草原上已經下雪,室外溫度低達零下10攝氏度。大家化好粧,穿好服飾,裝好機位,一起站在風雪中,但氣候條件、空氣透明度、光線亮度等都不適合拍攝要求,大家只能等待氣候短時間的好轉。等得久了,群眾演員就得補粧,然後繼續等待。這樣,大家為了完成一個比較像樣的鏡頭,一直在曠野中站了5個小時。

  為了檢驗紀錄影片的可看性,在試片過程中,攝製組多次請學生觀看並提意見,一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看完了以後,驚訝道:“怎麼那麼短?”可見影片吸引人的程度。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