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5月1日,北京的白塔寺因為有了遠道來的客人,和平日相比顯得格外的熱鬧。傳統寺廟的大殿門前搭起了臨時平臺,為阿尼哥銅像安放舉行隆重的揭幕儀式。七百多年前,阿尼哥和他的夥伴們到中國,不會想到他參與設計和修建的白塔,在經歷了那麼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後,不僅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標誌,也是中尼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這座來自尼泊爾的阿尼哥雕像,讓人們記住的不僅是遙遠的從前,還有陽光燦爛的今天。
大殿的一角有位來自尼泊爾的石匠——沙吉雅,看他專心雕刻的樣子,人們似乎又看到年輕的阿尼哥。沙吉雅是尼泊爾著名的雕刻大師,他的作品不僅在國內頗有名氣,而且在很多國家舉辦過個人雕塑展覽。他這次到中國來就是想尋找機會,讓自己的作品成為中尼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見證。在北京白塔寺的庭院裏,我們還見到尼泊爾駐中國大使館前領事尼倫真老人,他的漢語講得不是很標準,但是在斷斷續續的交流過程中,我們知道,這位老人為自己有機會在使館工作而自豪。他拿着自己和周恩來總理的照片説:因為工作原因他能認識中國的偉大人物,是他這一生中最高興的事情,這張照片就是當年毗藍德拉國王到中國訪問時,在使館舉辦的招待會上照的。這次老人到中國之前,特意到阿尼哥的家鄉——帕坦去了一趟,想知道阿尼哥的家到底是在哪座寺廟附近。沒想到,住在帕坦的人們都知道阿尼哥的故事,都説自己的家就是當年阿尼哥住過的家。尼倫真老人認真講述的樣子讓我感動,就像是一位長者在不經意間拉開歷史的帷幕一樣,讓你觸摸到曾經有過的歲月。
現在回想我們去年在白塔寺拍攝,覺得那天挺有意思的。參加聚會的都是喜歡尼泊爾、關注尼泊爾的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尼泊爾語部的幾位專家,在年齡上可以説是這群人中間的“長者”,也是聚會中最忙的人。他們不僅要接待來賓,做大會的同聲翻譯,還要為自己的廣播節目採訪嘉賓、錄製現場同期聲。他們往往是一句話沒説完又張羅另一件事,回過頭來再忙這件事,許多必要的客氣都在忙亂中省了。當我們拍完需要的畫面準備離開白塔寺時,發現自己是最後的一批客人,要不是那尊銅像真真切切的立在那兒,你會以為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過,但是記錄在我們節目中的那一天真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