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造鬥獸場的過程中,把這些巨大的石灰華石塊壘砌起來肯定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建築正面的高度有50米。為此,古羅馬人使用了起重機。他們使用的是踏車起重機,即用人力操作的起重機。
這些石塊用放在石塊內部的金屬連接裝置連接在一起。這些連接裝置的形狀像長矛的矛頭,穿入預先鑽好的洞中,然後,順著連接點向下開一條槽,把熔化的鉛灌入空穴中,既可以使它們嚴絲合縫地連接在一起,又可強化牢固程度和防止腐蝕。最後在石灰華石塊的連接處涂上薄薄的灰漿。
羅瑟拉 裏亞(考古學家,女):
“石灰華石塊之間的穹頂和拱是這座巨大建築中突出的結構特點。這些技術是從希臘人那裏學習來的,然後羅馬人利用水泥等新建築材料加以發展。”
羅馬建築家對水泥的開發利用是建築技術中的重大突破。這使他們能夠建造比以前更堅固、更大的拱形結構。在古羅馬鬥獸場中使用的水泥摻入了一種特殊的成分:除了石灰、岩屑和細沙混合物外,還有維蘇威火山的一種紅色火山灰。這種特殊的材料使古羅馬鬥獸場使用的水泥具有異常強固耐久的性能。
珍妮特 德萊納:
“羅馬人用的水泥是一種非常特殊、相當奇妙的材料。它的強度增加得非常快,在水下能凝固,所以是一種所謂‘水硬材料’。而且它的強固能持續很長時間。實際上,它是我們所擁有的最強固的人造材料之一,很清楚,它的壽命至少有2000年。正因為如此,在20世紀80年代初,曾試驗用它作儲存核廢料的材料。”
羅馬于公元410年最終陷落。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水泥生産的秘密也隨之失傳,直到文藝復興時才重新發現。古羅馬鬥獸場的建築是分層向上的,每上一層,所用的建築材料就輕一些。
磚材變得日益重要,古羅馬在這方面的技術才能使鬥獸場的建築師獲得了巨大的優勢。在意大利倫巴第區,工匠們正在用古羅馬鬥獸場建築師們所採用的方法造磚。在尼祿統治時期之前,羅馬的泥磚是在露天晾曬乾。因此,用磚只能造一層高的房屋。只有到了用窯燒磚之後,磚頭的真正潛力才得以發現。當粘上經過持續的高溫鍛燒之後,裏面的水分全部烘乾。水分被氣體所代替,進一步強化了被烘烤的粘土,並使物質中的天然孔隙收縮,大大增強了磚頭抵抗水和侵蝕的能力。用磚窯燒出的磚使韋斯巴薌時代的工程技術人員能夠造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的建築。
到了公元79年,古羅馬鬥獸場已有兩層完工了。韋斯巴薌的健康狀況日趨惡化,他對建築師們催逼得更緊。他買了更多的奴隸,徵召了更多的工人,但卻無濟於事。他終於沒有等到鬥獸場的落成就命歸黃泉了。這個榮耀留給了他的長子提圖斯。提圖斯主持的竣工典禮規模之大,場面之盛,使整個羅馬世界感到震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