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羅時期,也就是公元7世紀到12世紀,印度藝術在印度北部得以發展,眾多畫像主題被創造出來,生機重新被挖掘,與舊美學完全決裂。
在宗教領域,神像的特徵被充分表現出來。象頭神伽內什、跳舞的濕婆,以及表現神靈愛情的濕婆和妻子帕爾瓦蒂的作品。
這是另一種藝術風格的雕塑作品,出現于12世紀,創作手法極為奔放,鋸齒形裝飾及鏤空的網眼突出了人物的動感。作品表現了一個文學主題:年輕的女子準備在前額印上硃砂紅,表明每日的梳粧完畢。她拿著一面鏡子,側身倚在一株開滿花朵的樹上。
有一間陳列室用作陳列青銅作品。青銅作品的製作久盛不衰,被用作家用祭壇、私人祭臺或大廟宇中。
至於印度北方地區的青銅器,這兒只陳列了波羅時期——公元9世紀的一件典型作品,表現的是掌控昌盛機遇和財富的神靈,隆起的腹部表明他的生活非常富裕。他靠在一個鏤空的椅背上,椅背上刻著象徵王權的動物圖案。
印度南方的青銅作品則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徵。今天,典型的印度南方青銅作品或者佛教的最後遺作在印度已經基本絕跡了,但是在錫蘭和斯裏蘭卡,這種藝術風格與佛教一起流傳至今。
印度南方的青銅製品,多種多樣,構思巧妙。神靈通常以威嚴的形象出現,石雕的底座也變得可有可無。此系列中最美的青銅作品是毗濕奴,以神獅的面目出現。傳説有一個不信教的國王,他的兒子勸他皈依印度教。國王叫喊道:“只有當毗濕奴出現在我宮殿裏的這個柱子中時,我才會相信!”柱子轟地一聲裂開了,毗濕奴以獅子的形象出現,並且立刻製服了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