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走出國門,實地考察先進文化
《環球》專欄曾以大量精彩譯製節目吸引著觀眾,新世紀伊始播出的幾期自己走出去攝製的節目,令人耳目一新。
《破壞與保護》、《公交優先城市庫裏蒂巴》和《擺脫城市垃圾的困擾》等,涉獵的是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從作品效果可以看出,攝製者以高度職業責任感策劃了這幾個選題,深入研究了有關材料,精心選擇了目標,有備而往,因而攝製成高水平的節目,表現了中國人的關注,中國人的視角。
《破壞與保護》形象地告訴人們東西方的文明古國、古城的文物受到了什麼樣的破壞,如何進行保護?對文物破壞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作了較深入地探討,對如何加強保護工作,預防、避免破壞,給予充分關注,介紹了一些重要的保護理論和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
《破壞與保護》和《公交優先的城市》兩專題,共同的特點是:一、結構層次分明,步步深入,敘事説理邏輯性強;二、主持人現場所看所敘所評,感情、語氣把握準確、適度,恰如其分,勝於例行式室內主持節目的效果,對節目結構的流暢和內容的由淺入深起到積極作用;三、攝影很出色,景別、角度所至,無不準確、到位,形象語言生動而豐富,使作品達到聲畫並茂視聽和諧的效果。
《公交優先的城市》和《擺脫城市垃圾困擾》兩個專題是認真探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病”到了什麼程度,找到了什麼醫方?生動地描繪了一些國家和城市行之有效的環保經驗。前者既有總體宏觀介紹,又有細節描繪(如專用車道、站臺和售票方式介紹等)。後者通過小標題強調重要觀點、經驗,如“垃圾不是垃圾”、“垃圾處理三原則”,“混置為垃圾,分置為資源”等等,既有一個城市的經驗,又有多國的綜合經驗。以事例論事,用數字説明問題,生動、具體、可行,雄辯地説明當代“城市病”並非不治之症,人類有能力醫治自己造成的“文明病”;節目也説明,各种醫方中,主管當局的長遠決策是關鍵。決策正確措施得力,便會激發人民的環保意識,擺脫城市病的困擾便不是夢想。
這三部作品的成功,有賴於策劃、編導、攝影和現場採訪(主持)的環環到位,緊密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