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節目風格的穩定性問題
“風格即人”,其用於節目道理相同。風格是識別此節目而非彼節目的重要標識,因此,形成並保持節目風格的相對穩定與統一,是形成品牌的必備要素之一。目前,媒體競爭空前激烈,國內為數不少節目為在競爭中贏得籌碼、吸引觀眾眼球,總想方設法改換包裝,改組欄目,力圖做到先聲奪人。從出發點言之,此舉無可厚非,但從實際效果而言,此舉則大謬不然。形不成穩定一貫的風格,也便形不成忠實的觀眾。節目風格雖不同於節目的構成,內容和表現形式,但卻畢竟同它們存在必然聯絡,如果沒來由地跳來換去,今天這副面孔,明天又換成另一副面孔,無疑會影響到節目風格的穩定,甚至讓觀眾莫名所以,如此,觀眾對節目的忠誠度又何以形成?當然,保持節目風格的穩定,並不排斥對節目進行改革,特別是如果這種改革是順應觀眾要求的話。事實上,儘管《正大綜藝》多年來已基本形成相對固定而且比較成熟的模式,但其對節目的改造始終是未曾間斷的。從調換主持人,到調換欄目,調整板塊,表現手法也在不斷出新,通過增強搶答等在內的對抗性因素、提高物質刺激的強度等來吸引觀眾參與熱情。但這種改變往往是漸變式而非跳躍式的,給觀眾以充分的反映和適應的空間,不會産生突兀的感覺,因而易於為觀眾所接受。最為可貴的是,《正大綜藝》始終保持著沉穩、大氣的風度,即便是在那些以搞笑和場面熱烈見長的綜藝節目大行其道、紅透半邊天的情況下,也從不跟風、不浮躁,堅持自己增廣見聞,益智為主的風格定位。從而為自己樹立了良好的口碑,與觀眾結下了深廣的人緣。這一點是非常值得稱道的。肯定這一點,並非是提倡所有綜藝節目都走與《正大綜藝》內容相同的風格定位的路子,而是説風格定位事關生存,對這個問題一是要早作謀劃,二是要有主見,三是一定要堅持,朝令夕改無補於事。
三、節目的格調問題
電視是大眾傳媒,是大眾願意並易於接受的文化傳播載體。從這個角度而言,説電視是通俗的,大體沒什麼錯。但如果據此推斷它所傳播的內容也必然或應該是俗的,甚至是俗氣的、庸俗的,就沒什麼道理了。電視,包括它的表現形態——節目,畢竟只是表現手段而已,並不起決定作用。而其表現的內容俗與不俗,全在於對格調的把握。依愚之見,格調有高低之分,而非雅俗之別。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格調謂之高,哪怕是再大眾化的節目、再通俗化的表現形式,也是高格調的,內容也不俗;反之,消極的、無聊的、頹廢的、墮落的,格調則謂之低,即使是動用了再高雅的藝術形式去表現,內容也是低俗的而不能稱其為雅。保持綜藝節目高格調的根本途徑,我認為關鍵在於樹立“寓教于樂”的指導思想。也就是説,既然是娛樂,當然就不應該是念道德經,也不應該是上形勢政治的教育課,而應該通過節目讓大家興味盎然,能夠樂得起來,但這絕對同單純地為樂而樂不一樣,它要讓大家樂得健康,于無形之中有所受益。在這方面,我真的很佩服《正大綜藝》西部系列的創意,其節目本身無疑是為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作宣傳的,但他們卻把這一主題巧妙地融于講故事,做遊戲之中,在不知不覺之間便增進了人們對西部的關注和了解。形式還是電視中通常採用的通俗的形式,人們依舊是歡歌笑語,其樂融融,但誰能指責這樣的節目格調不高,又有誰能指責這樣的節目是庸俗的呢?
綜藝類節目是國內多數電視臺的當家節目,地位舉足輕重。其因娛樂性、參與性強,對觀眾有極大吸引力而引起各級電視臺的高度重視,乃至不惜傾盡全力去抓。但我們也看到,並非所有的努力都能終成正果。潮起潮退,花開花落,一些節目在著實地熱鬧過一陣之後已悄然消逝、半路夭折,而國內最早出現的綜藝節目——《正大綜藝》卻至今仍傲立潮頭。事實充分説明,即使以娛樂性見長的綜藝節目,也並非像一些人天真地認為的那樣,只要現場觀眾開心便可成功。制約綜藝節目的條件、因素、規律究竟有哪些?《正大綜藝》究竟憑什麼維持到今天?現在,是到了我們該認真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了。
原載《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