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頻道首頁
西部節目時間表
特別關注
美麗西部
西部之旅
西部人物
西部大開發
大話西部
網文精華
視聽西部
西部概況
>> 西部人物

劉秉義--我和西部的不解之緣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09日 14:05

   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歌詞)

  這熟悉的旋律會讓您想起那個火紅的年代

  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歌詞)

  回望走過的藝術歲月

  歌唱家劉秉義和西部的不解之緣

  主持人:歡迎進入《西部情懷》。今天來到我們演播室的是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劉秉義,劉老師,您好。

  劉秉義:你好。


  劉秉義簡歷:

  劉秉義,1957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係,1962年畢業留校任教,演唱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聲樂作品,如《我為祖國獻石油》《回延安》《沁園春 雪》等。1964年參加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演出。

  2004年5月3日,榮獲由美國世界藝術家協會首次向中國藝術家頒發的《歌倡藝術傑出貢獻獎》,此外,他還曾獲《榮譽石油工人》《榮譽伐木工人》《榮譽建築工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自1970年起,任中央樂團獨唱演員,現任中國歌舞團的獨唱家兼藝術指導,是第九、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文化部藝術家聯誼會常務理事,並兼任哈爾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及華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主持人:劉老師是一位男中音的歌唱家,可以説是我們廣大電視觀眾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一位歌唱家,尤其是您演唱的那首《我為祖國獻石油》可以説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也可以這樣説,很多觀眾對您的熟悉和了解是源自於這首歌曲,那可不可以説,這是您演繹的最為成功的一部作品呢?

  劉秉義:其實我覺得確切地講,我這個歌唱的最多,時間唱的最久,從1964年唱到2004年了,這個歌唱整整唱了40年了,所以電視觀眾也好,劇場裏的音樂聽眾也好,很熟悉這個歌,通過這個歌也很熟悉我,大概就是這麼一層關係。

  《我為祖國獻石油》這首歌曲,讓劉秉義和石油工人結下了不解之緣。石油工人那種堅毅以及甘願奉獻的豪情,深深地感動著劉秉義。在祖國的每一個油田,都留下了劉秉義的足跡。邊陲新疆的塔裏木油田,那裏更是劉秉義難以忘懷的地方。

  劉秉義:開始我記得第一次去的時候,還是住那種工作車一樣的那個小棚,板房,後來過一年再去,就有房子了,開始建設房子了,最後一次三年前,最後一次去塔裏木的時候樓都蓋起來了,那大沙漠裏阿,那真是發展變化非常大,很多石油戰線上的職工在那裏一幹就是幾十年。

  主持人:把自己青春和人生都獻給了西部的建設。

  劉秉義:都貢獻了,所以有一次我去碰到一個工程師跟我開玩笑,啊呀我可見到你了,第一次見到你沒想到是在大沙漠裏,你知道嗎?就是因為你那個《我為祖國獻石油》這首歌,我就唱著它,石油學院一畢業就背著包上這裡來了,一下子這麼多年。

  劉秉義:還有一次到塔裏木油田去,我以後第三次去塔裏木油田的時候,他們石油工人在井架上,高高的從頂到下挂了大的紅的調幅,上面寫著“我為祖國獻石油”我一看到我眼淚就出來了,因為他們用這個來歡迎我,表示對我的盛情,同時它又是石油工人的誓言,我們戰鬥在祖國的死亡之海,大沙漠裏,為了祖國石油事業,奉獻一切,就是一種誓言,像這樣的事情在跟石油工人接觸當中,你説給我獻了,頒發了一個榮譽證書,給我很高的榮譽,我覺得實際上是石油工人教育著我,激勵著我要為他們演唱更好的作品。所以我覺得這種感情好像是,通過一個歌,認識了石油工人,接觸了石油工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對他們有了深厚的了解,反過來又能夠促使我在演唱這些作品的時候,能夠在舞臺上表現出來對他們更深刻的理解,對他們更深刻的認識,能夠更深刻的把他們那分情懷,那份精神風貌,展現在聽眾面前,我覺得這就是我從他們那裏吸收的營養,吸收的生活的源泉。

  主持人:可以説,《我為祖國獻石油》是您藝術生涯當中一個巔峰之一吧,但是您的起步,剛才您也提到了,其實也是從唱一些包括西部歌曲在內一些歌曲開始的。

  劉秉義:是啊,我小的時候,那時候還不懂什麼事,但是起碼知道這個歌好聽,你像這個《在銀色的月光下》我記得很小的時候就演唱過了,很多西部的民歌,內蒙的民歌,我覺得好像,當然後來了從事專業工作以後了,很多的《回延安》、《延安頌》、《黃河頌》這些東西都囊括在自己的保留曲目之中了。

  主持人:當時可能你選擇這些曲目,或者這些保留曲目的時候,覺得這個旋律非常好,或者這個詞非常好,有沒有想過這個歌曲它誕生的地方,或者它原生態存在的那個地方,會是什麼樣,有沒有這種嚮往?

  劉秉義:當然有了,你比如説我唱《回延安》,我唱《回延安》的時候是70年代初,其實那個時候我還沒去過延安,對延安的認識,對延安的這種感官其實全是從畫冊上、電影屏幕上、文章的介紹裏,什麼延河水,寶塔山,延安的窯洞,都是想象之中的。

  初次踏上陜北的土地,劉秉義不敢相信,自己歌曲裏唱到的地方,竟是這樣的神奇。這裡的人民也是那樣的樸實。

  劉秉義:所以我覺得再去唱《回延安》內容就具體了,就豐富了,而且好像一下子把自己和延安的群眾,和西北的群眾貼的很近了,他們對我們那份感情也是讓人很難忘的。因為這個歌它最後落腳點是延安精神,就是如何保持和發揚延安精神的這樣一個主旨,就是延安精神永遠不能忘記,就像《我為祖國獻石油》的那個精神一樣,那個時候那麼艱苦,現在已經改革開放,國家的經濟發展等鬥爭很好了,還需要不需要這些作品了?還需要不需要這些作品裏的精神呢?

  主持人:回答應該是肯定的。

  劉秉義:就像現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以後,很多青年觀眾,包括很多大學生在內,那些作品誕生的那個年代,他還可能沒有誕生呢,應該説不是同代的人,但是他們對這些作品都給予了很大的熱情的關懷支持。

  主持人:聽您這麼一説,我現在真的特別想借今天這個機會,能不能給我,或者給電視機前的很多年輕人,讓我們再次去聆聽這首歌曲,再次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能不能給我們演唱一段。

  劉秉義:回延安歌詞

  主持人:您剛才也提到了,《回延安》是取材于陜北民歌的旋律,包括您剛才説,無論是您剛剛開始唱歌,到您從事幾十年的歌唱事業,一直都沒有撇開原創音樂,或者説是這個最本土音樂對你的營養的汲取,

  劉秉義: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應該説就是西部的音樂豐富了我的音樂的領域,就是對音樂文化的認識,和學習,或者説掌握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品,你比如我曾經唱過一首內蒙的民歌,《牧歌》,藍天綠草,雪白的羊群,一幅非常抒情的,非常美麗的油畫一樣,我很喜歡攝影,其實我喜歡攝影主要就是從攝影裏面學習很多演唱的所需要的手法,攝影講究用光,講究對比,講究反差,很多音樂作品也是那樣,你像《牧歌》,(唱歌)一下子一幅圖畫要出來了,你從攝影當中感受到那種畫面都會在眼前出現了。

  劉秉義:我覺得西部的音樂,我剛才講了,我從小的時候,從孩提的時候,還不知道西北是什麼的時候,就開始熟悉西北的音樂了是這個音樂引導著我,認識西部,了解西部,一直到現在我們開發西部,這個領域在越來越擴大開來,所以我覺得如果説它在我的藝術生命力,佔了個什麼位置,我覺得它是一份非常就是底蘊非常深厚的音樂寶庫。

  主持人:而且這個音樂它是非常的豐富,非常的龐雜。

  劉秉義:而且它在全世界來講都是非常珍貴的音樂寶庫,我們在國外演出,國外的聽眾都很熟悉我們西北的民歌,他們會點名讓你唱《在那遙遠的地方》他們會點名讓你唱那個新疆民歌,我都是很感動的,他們怎麼會,那些高鼻梁,藍眼睛怎麼對我們西部的音樂有這份情懷,他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在我們國家的範圍內更不用説了,他的影響面是相當大的。

  主持人:音樂無國界的,而且這些音樂不僅可以成為流行音樂,而且還可以成為我們正規的大專院校的教材。

  劉秉義:很多作品,我在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的,在學習當中,包括在教學當中,用的教材裏面很多新疆的民歌,內蒙的民歌都是有的,都是有的,像我剛才説的《牧歌》,更大的作品,《黃河頌》《延安頌》這些作品,包括很多的新疆民歌都在教材裏面,所以我説他是非常珍貴的音樂寶庫,一點也不誇張。

  主持人:可以説西部音樂也是支撐起中華民族音樂的半邊天。

  劉秉義:是這樣的,你很難找到一個歌唱家在他的保留曲目裏,沒有西部音樂的,沒有西北民歌的,或者有關西北民歌素材創作的藝術教材,你找不到的,有時候一個音樂會上安排曲目上都會互相衝突了,他選擇這個歌,他也選擇這個歌,大家還要讓一讓。

  主持人:剛才您也提到了,就是您作為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的成員,多次到地方到基層去演出,非常熱鬧的場面,這些地方可能也有西部,有其他的地方,給您留下不同印象的是哪些地方?

  劉秉義:我有幾個印象:一個是西部的人民,就像那份黃土地一樣的,就是那種情感上的質樸,那種憨厚,待人的那種發自內心的那種盛情,我覺得是非常突出的。怎麼説呢,就是讓人從感情上,能夠感覺到更加親切。(記者:賈辰雁 陳莎莎 主持人:王洲) 播出時間8月3日

(編輯:西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