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大學生談電視北大篇》精華輯錄
發佈時間: 2005-2-2 19:22:59



特邀嘉賓、現場同學與網友傾情互動

  【騎着雲朵飛呀飛】北大因為其歷史悠久,名聲赫赫,讓我們這些門外人非常敬仰和艷羨!從圖片上看,今天北大學子在演播室是濟濟一堂,我想問北大學子,你們在我們看來,能夠進北大,都是非常驕傲和自豪的,你們在走進北大後究竟有什麼感受?
  【北京大學現場同學】 我們覺得我們能夠進入這個學校學習是非常幸運的。不過進入北大以後,周圍成百上千的人都是北大的人呀,所以在這個學校裏面,我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分子而已。北大是一個思想殿堂,名師的教誨讓我們終身受用,所以我們會非常珍惜這個機會的。

  【貓咪mm】我想請問現場的北大學子,不知道你們是否是學習新聞傳播為主的呢? 那麼你們怎麼把學習到的知識用到將來的工作領域,期望給中國的電視新聞帶去什麼新東西嗎?包括你們的思考? 
  【北京大學現場同學】 我們學習的主要是新聞傳播學的理論問題。因為我們是研究生,所以我們研究的主要是理論問題,同本科生相比,或者是與比較成熟的人大新聞學院和復旦新聞學院相比,我們更多注重的是理論研究和分析。由於傳播學和新文學的理論都來自於西方,很多問題並不是完全適用於我國的實際情況的,因此我們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確實比較注重將傳統的傳播學理論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互結合。外國的理論不見得就適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因此我們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將我們學的知識帶到業界,並從業界更多地了解中國的實際情況,從而尋求可以作為中國新聞傳播事業發展的理論基礎的理論。

  【北京大學現場同學】各位對數字電視和網絡電視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分別有什麼看法?
  【貓咪mm】要普及數字電視,還是有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吧?
  【北京大學現場同學】就是就是,不過這種高清晰度和高傳輸質量的電視技術應該會在中國有所推廣和發展。其實我們非常關注,在這種技術普及的同時,肯定也會意味着電視商業化的進一步加強,意味着受眾要為收看電視交付更多的費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受眾是願意付出更高的成本去收看數字電視呢?還是對現在的模擬制式的電視還比較滿意,並不急於有什麼改變。
  【貓咪mm】談到“付費”,就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每個消費者總願意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電視付費也一樣.:P 更重要的是,付出的要和收穫的成正比,那麼我想,我還是願意支出這筆費用的.
  【北京大學現場同學】你現在看電視的時間多嗎?
  【漫游世界】不多,但是不可缺少。
  【貓咪mm】我的空余時間是泡在網絡上,用電腦看電視、上網,呵呵,反正,我真怕自己有一天成了“機器貓”。
  【北京大學現場同學】和我們的父輩相比,我們的娛樂生活的選擇範圍越來越廣,電視在我們的生活中的地位遠遠不如其在我們父輩的生活中的地位。所以對於電視的需求還確實是個有待考證的問題。
  【漫游世界】數字電視和模擬電視是兩種不同的消費需求吧,就目前而言,模擬電視的收視眾體更為廣泛,可以説是方興未艾,數字電視則是剛剛開始,消費需求尚有待拓展。
  【北京大學現場同學】嗯,關鍵在於受眾對於品質的要求有多高。
  【漫游世界】這與受眾的消費水平也有很大關係,高品質的享受誠然令人嚮往,但較多的收費和收視設備的更新也着實使更多的受眾愛莫能受喲。

  【騎着雲朵飛呀飛】目前頻道專業化已成為電視媒體發展的一個趨勢,以中央電視臺為例,現在已擁有13個頻道,近期央視2套改版為經濟頻道,年底又要推出青少頻道,您怎樣看待頻道專業化這個問題,它對中國電視媒體的發展將或正在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一千零一頁】頻道專業化將對中國電視媒體的發展將産生什麼影響?
  【漫游世界】頻道專業化是今後電視媒體的發展方向,因為隨着電視觀眾日益增長電視文化需求,僅僅靠綜合性頻道已經不能滿足需要,頻道專業化將會滿足更多電視觀眾的需要。
  【北京大學現場同學】我覺得頻道專業化確實是電視媒體以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不過目前有的電視臺盲目地進行媒體專業化,也是不可取的。專業化不應該是電視臺的經營者的想當然的結果,應該是根據市場調查的結果,根據觀眾的切實需要來進行。不顧市場的盲目進行專業化,也不見得能有很大的好處。
  【現場主持人:吳靖】我就想説我知道有13個頻道,我特煩的就是調臺,我就希望有一個頻道最後讓我固定下來,我現在的感覺就是分了,這些頻道的特色不能讓人鎖定。我覺得頻道分是分了,但是沒有頻道的管理,有很多欄目的管理,很多欄目有品牌,但是頻道沒有品牌。還有一個我就覺得具體來説,我自己感覺頻道的廣告作用不夠,我想説的是節目的廣告作用不夠。怎麼讓觀眾看了以後就鎖定這個頻道,你不斷地介紹下一個節目是什麼,不斷地閃動,介紹你這個頻道所有的欄目,用這種方式吸引。比如説那個文藝頻道,畫面特漂亮,就沒有介紹他節目。
  【微笑di看著你】就如同社會分工一樣!電視頻道也會愈加細化,那請問就這所謂“趨勢”,未來還能分出哪些方面的獨立頻道呢?
  【北京大學現場同學】如果引進了數字電視的話,電視就不再有頻道資源的限制了,那麼就有更都的空間可以給電視臺利用。面對更廣泛的空間,更多的頻率,電視臺肯定會推出更多的專業化頻道。但是這個專業化頻道中播放什麼內容,什麼樣的專業頻道有市場,需要經過市場調研來解決。不能單純根據社會人群的劃分來進行。所以未來有哪些獨立頻道,我覺得還是要看受眾的需要吧。
  【微笑di看著你】首先 謝謝你的回復O!HOUHOU 那就你分析 受眾未來的需求“趨勢”會比較集中在哪些方面上。

  【北京大學現場同學】不看電視代表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貓咪mm】電視讓我們不出門而坐擁天下,但卻又少了與自然接觸的距離,不是麼? 作為北大學子,你們怎麼看?  
  【北京大學現場同學】其實不光是電視,還有網絡。我們現在也覺得我們大多數時間都是呆在屋裏頭,在網上尋求我們需要的信息和娛樂,這種生活方式應該不是太健康。我們也渴望能夠更多地與自然接觸!
  【貓咪mm】呵呵,有同感哦, 整天看電視,摸電腦,都和機器打交道,我們的感情是否會因此變得比較冷漠?
  【北京大學現場同學】就是呀,人們習慣了網上的交流,開始變得冷漠和沒有激情。還有很多的人沉醉於網絡生活,忘了現實,確實是很恐怖的事情。
  【漫游世界】不看電視也就意味着,在你生存的社會大居室裏少開扇窗戶。
  【現場主持人:吳靖】我覺得現在電視一個是渠道的作用,提供一種公共空間,但是另一方面電視確實有它一定的效果,也就是説它培養了一定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因為電視是一個點對面的媒體,畢竟在它的技術結構上面就從它的本質來進很難有一個很離心的公共領域的物質基礎,也就是説公共領域需要允許一種平等的、多數人加入的協商、對話的空間,它也需要一個技術支持,電視單向的技術,尤其是被現在商業文化和市場的已經更加推進化的一種推銷和宣傳的電視文化,就更加難以對公共領域的習慣,或者是空間的形成又增加了許多困難。所以我在想,電視與其説它的一種可能性,如果我們再設想一下,理想的狀態下,與其説直接提供一個工具,還不如説它作為一個啟蒙,或者説緩慢地培養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這樣一個媒體,借助它這種強勢的能力,是否可以和現在處於普遍狀態,或者嘗試着像楊老師提出的看文化和消費文化,這兩者之間有很緊密的關係。
  我覺得中國一個特殊點,中國歷史發展非常獨特的一個現象,我們認為是前現代的一些習慣、理念,好像直接經過稍微改造,或者是不加改造就可以為現在的消費文化所利用,而且與消費文化切合得還是非常水土相融,非常緊密,比如看客文化和消費文化推崇的感官刺激,對衝擊的追求,所以我電視作為一個強勢媒體,或者説它還具有一種知識分子社會責任感的話,是不是能在這方面提供一些對抗,或者是消遣這樣的看客文化和消費文化的結合,培養一種文化習慣,我就説這些,沒有具體的策略,只有一些理想的想法。

  【貓咪mm】請教現場嘉賓老師和北大學子一個比較具體的問題: 對於央視的“新聞頻道”你們滿意嗎?你們平時用多大比例來看新聞的電視節目?對我們目前的電視新聞節目,各位老師和同學有什麼意見和建議麼?我想聽聽我們北大學子的看法哦。
  【北京大學現場同學】我的回答代表個人意見,不代表整體狀況。就我個人而言,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新聞網站。我們看電視的時間很少,我們只能通過網絡上的IPTV受看電視,效果不是很好,所以電視不是我們獲取信息的首選。只有在一些突發事件或者重大事件出現的時候,為了了解政府和官方的意見的時候,才看電視。
  【漫游世界】通過電視獲取信息對受眾來説還缺乏主動性和互動性,網絡媒體在這方面卻得天獨厚,這也正是眾多學子青睞網絡媒體的主要原因吧。
  【北京大學現場同學】對,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電視節目是有時刻安排的,他們的時刻安排和我們的時間表相衝突。而網絡則沒有這個方面的問題,我們在任何時候上網都可以找到我們想要的信息,因此對我們來講更方便。

  【北京大學現場同學】隨着越來越多國外電視節目的引進,對中國人的全球化思維有什麼影響?我國輿論工作者如何引導這種變化向良性發展。
  【貓咪mm】那麼我想先請教,如何理解“全球化思維”,在這種思維方式下,引進許多國外電視節目,那麼如何保持我們自己的節目特色?
  【北京大學現場同學】以我個人淺淺的見解,全球化思維應該是在全球化的情況之下,在世界其他地方發生的事情,世界其他地方的文化,對我們自己的生活方法和生活狀態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有一種比較全局化的思維吧。保護我們自己的文化的問題應該是各種傳媒都普遍關心的。面對對着外來文化的進入,我國的青年人對於我們自己的文化的了解越來越弱。面對着那麼多人哈韓哈日,我們是不是應該想想如何發展我們的本土文化,並借用全球化的契機把它向外推出呢? 


責編:羅石曼、邢立雙

 共8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