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農業市場信息節目
作者:《電視批判》論壇專稿 發佈時間: 2004-5-13 17:46:46



關注“三農”問題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作為“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農業節目”系列在線的第一期,在進入我們今天的主題探討之前,兩位老師能否將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情況做一個簡要介紹?
  【特邀嘉賓:譚向勇】中國的農業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説中國農産品的數量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農業發展將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趨勢和特點:一是農業現代化,整個中國的農業發展從各個不同的方面朝著現代化的方向在發展。二是企業化,中國農業逐步在擺脫傳統的農業生産方式,逐步的向農業經營的企業化合作化發展。三是農村的城市化,農村人口勞動力逐步要轉移到城市給非農産業,這樣會引起整個農村農業根本性的一些變革。四是市場化,整個社會的資源,以及産品的營銷逐步以市場的配製為原則。五是國際化,中國農業的發展不再是封閉型的,而是要面向世界。從世界範圍的資源配置角度考慮中國農業的發展。這五個方面表明了中國農業發展的一個大的趨勢。

    【yq117】農大的兩位老師好!你們是專門從事農業研究和教學的,對我國的“三農”問題最有發言權的!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對於“三農”問題,兩位老師能否簡單闡釋一下您的認識?
  【特邀嘉賓:王秀清】應該説我們一直關注“三農”問題,我自己本身也是農民出身,對農村有著很深的感情。當前,“三農”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特別是農民的權益問題,它是當前關係到社會穩定和中國經濟能否進一步快速發展的關鍵。關於農民權益問題,我想留給後面關於農民權益節目的網友們進行討論,這裡我談一下對農業的理解。目前,中國的農業,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如果沒有對這個階段的充分理解和認識,那麼與之相關的農民問題甚至是農村問題,也難以得到解決。中國的農業發展,正處在一個轉折階段,這個轉折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從農業與國民經濟整體之間的關係來看,中國的農業正在走出必須依靠從農業提取剩餘來支撐工業化發展的“食物問題”發展階段,開始逐步走向需要通過對農業進行適度的保護來維繫農業發展的新階段。二,農業正逐漸轉變成主要為農産品加工業提供原料的部門,農業與農業關聯産業之間的協調程度將會直接關係到初級農産品生産者即農民的收入。從城鄉居民食品消費支出的結構變化來看,初級農産品直接消費的比重越來越小,而加工食品和在外就餐的比重不斷上升。在這種情況下,農産品要想找到出入,必須跟加工業者和餐飲業者建立合理的縱向協調關係。在這一背景下,農業産業鏈條上的各環節的市場結構與市場秩序好壞必然會影響到農民的利益。三,中國農業國際化進程日益加快,沒有對世界農産品市場的了解,不了解各國的農業政策、貿易集團的競爭策略,我們很難使自己的産品走出去。三農問題的解決必須站在國際化的視角中加以解決。
  

  
     【yq117】非常同意王教授的觀點。農業現代化、市場化和國際化,都離不開農業的産業化和專業化,沒有産業化,就不能形成産業鏈條,更不可能實現農副産品的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當然,最根本的是農民的收入難以得到提高,就更難以使農民真正的從第一産業轉移到第二産業。大量農業人口很難實現城市化。
  【網友嘉賓:曹暕】我冒昧地談一些自己的觀點,三農的問題現在包括的範圍非常廣,今年一號文件以來,大家談論最多的是農民收入問題,這可以説是現在農業問題中的重中之重。但從分析農民收入來看,來自非農的收入已經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增長來源,而非農的收入又決定於非農産業的發展。因此我認為三農問題的解決辦法可能不局限在農業本身,而應該從整個國家的宏觀經濟出發。

    【popo413】請問譚向勇校長,您既是農業政策方面的專家又是中國著名的農業大學的校長,您認為目前“三農”問題最急需解決的應該是什麼?您在培養人才方面是否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培養方向。謝謝!
  【特邀嘉賓:譚向勇】“三農”是指農業、農村、農民,農業的問題主要是農産品的供給問題,以及農産品的質量問題。農村問題主要是農村整個社會現代化的問題。農民問題主要是如何保護農民的利益和權益問題。農業大學的學科設置幾乎覆蓋了農業、農村、農民有關問題的方方面面,農業大學的任務是拿出科研成果,培養優秀人才,通過各種社會活動服務於社會。我們在實際中還是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最根本的任務。

    【jxcyh】請問譚教授,現在農民確實想脫貧致富,結果與某些企業簽訂了協議,結果到收成的季節企業卻逃之夭夭了,現在農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現在如何解決信任危機呢?
  【特邀嘉賓:譚向勇】在市場競爭中,農民是弱勢群體,農戶跟企業打交道時,往往處在被動的地位,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講,必須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組織,把農民組織起來,提高農民的市場競爭地位。只有農民的組織水平提高了,上述的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要把農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提高到農業産業化發展的中心地位,沒有農業合作組織的發展,許多農業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農業合作組織不是中國傳統的農業集體化。   



    【高粱49】譚老師,您説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農業存在的許多問題,借鑒外國的經驗是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組織,這種合作組織,不等同於傳統的農村集體組織,能談一談您對這種農村合作組織的構想嗎?
  【特邀嘉賓:譚向勇】首先要承認農戶經濟的獨立性,農戶是農業經濟的基本細胞,在農戶的基礎上成立農業合作社。農業合作社應該是農民自己的組織,農業合作社也應該建立自己的系統組織。在此基礎上發展農戶或合作社的股份制農業企業,使得這些企業能夠與現在所謂的“龍頭企業”相抗衡,真正保持市場競爭的均衡。政府要為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資助和政策上的保障。

    【微湖釣叟2】最近我在農村住隊,通過調發現,我們政府通過對糧食的直補刺激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對國家是好的,但是對農民的增長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想增加農民的收入,農村産業結構的調整仍需加緊進行。王教授怎麼看?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政策信息是否也應當是農業市場信息的一部分?電視媒體在這方面應如何進行客觀詮釋?
  【微湖釣叟2】我看應該是!羅石曼這個問題提的很好,我們的媒體真的該對我們的農民有個正確有引導。我問了幾個農戶,他們説種大棚菜的收入一年能有一萬多元(畝純收入),而種糧僅幾百元,這是好的。
  【特邀嘉賓:譚向勇】市場經濟也是需要政府的管理,政府的有關政策對於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説,政府的政策也是市場信息的重要方面。電視媒體的任務不能僅僅是告訴農民政府的政策是什麼,而應該對有關的政策提供各個方面的信息,比方説建設性的不同意見,媒體應該組織各種不同的觀點進行討論,提供各種不同方面的相關信息,使信息接受者能夠全面系統了解政策産生決策的方方面面,以及不同觀點。這樣從社會的角度上講,人民對政策的理解才能準確,從而起到政策的應有作用。
  【特邀嘉賓:王秀清】我很贊成你的觀點。我個人一直認為,解決農民收入問題,關鍵在於如何減少從事農業的勞動者的數量,在農業勞動力減少的基礎上通過提高農業自身的勞動生産力才能真正地增加農民的收入。因此,增加農民收入問題要從以下角度加以考慮:一,如何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二,如何提高農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特邀嘉賓:王秀清】就第一個問題而言,最大的制約在於誰來吸收這些剩餘勞動力,沒有企業家的投資就無法實現資本與勞動的結合,就沒有就業的出路。然而,企業家是否投資,投在什麼方向,取決於他對市場前景的判斷。目前,有兩方面的因素制約著企業對勞動力的吸收,第一,在國際化背景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簡單勞動力的就業渠道會越來越窄,這就需要從長期的角度來考慮農民的就業問題。目前,大家僅僅從短期的角度來考慮農民增收,但是沒有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沒有對農村基礎教育的足夠重視,我們將會面對的是大量的簡單勞動力。這些勞動力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競爭對勞動者的需要,從而只能變成消費者而無法成為勞動者。因此,從最根本的、最長期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重視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是解決農民收入根本之路。日本在明治維新時就開始重視教育,解決了文盲問題,而我們從未真正解決農民的基礎教育問題。因為,這些問題需要很大的投資,而見效卻是若干年以後的事。所以,各級官員都不願做這種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事,這跟對幹部的考核只注重短期效果有關;
  第二,由於企業家擔心投資收益難以得到法律的保障,所以即使有很好的投資項目,也不敢擴大,這涉及深層次的私有財産的保護問題。沒有對私有財産權的保護,投資者不可能投資,勞動力也就無法找到就業出路,好在今年修改了《憲法》,開始重視對私有財産的保護。但是其成效的取得,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就第二個問題而言,有三個方面制約著中國農業競爭力的提高,從而不利於通過發展農業來增加農民收入。第一,我們的農業經營規模太小,單位産品生産成本太高,缺乏價格競爭力。而在人多地少的情況下,擴大經營規模,是一個十分艱難需要長期努力才可以解決的事情。短期的很難擴大,因此,制約了以土地利用為主的農産品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如,糧棉油。第二,中國的農産品質量較差,不符合國際市場的需要,從而喪失了潛在的出口機會。例如,我們在成本上有優勢的園藝産品,畜産品,由於質量達不到發達國家的要求,難以佔領國際市場。第三,中國在農産品國際貿易過程中,還缺乏足夠合理的競爭策略,從事國際貿易的廠商還缺乏足夠的實力,規模較小,貿易商之間缺乏足夠的協調,從而失去談判的力量。

    【陽光美】譚教授,您好!我想問一下當今農民增收最切實可行的道路是什麼,政府在宏觀經濟政策上能給農民哪些支持,農民應該怎麼做?謝謝!
  【特邀嘉賓:譚向勇】農民增收問題是目前農業和農民問題的核心,近多年來農民的收入增長速度確實很慢。2003年農民的人均收入僅有2000多元,與城市居民相比,反差太大。中國的城鄉居民的收入比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如何增加農民收入確實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除了農業、農民自身的問題之外,政府的宏觀政策確實非常重要。首先要在觀念上解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問題,不能犧牲農業、農村、農民的利益,而發展城市工業。其次是在具體的政策方面,要向農業方面傾斜,如國民收入的分配、財政支出的分配、對農業的補貼、農業稅的減免、農村公共設施的建設等等,至少要保證農民與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公民權。當然農民增收的問題涉及面很廣,也需要較長的時間,逐步得到解決。
    
    【微湖釣叟2】農民增收有沒有快速的途徑?
    【網友嘉賓:司偉】農民增收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鄉鎮行政體制改革,財政體制改革各個方面入手。目前,通過採取一些有市場技術發展的農業生産,採取你有我無,你有我鮮的策略也許很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時間。
    【網友嘉賓:曹暕】任何事情都不存在捷徑。農民增收的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光涉及到農業本身,還與國家宏觀經濟有關,往大了説跟整個國際經濟的形勢相聯絡,因此沒有快速的途徑。
    【yq117】我們建國五十多年了,“三農”問題一直在困擾著中國,我們就全國而言,只不過是剛剛解決了溫飽問題,農民如何增收問題,今年中央發出了一號文件,重點是提高廣大的農民收入,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都需要各地結合本地實際很好的貫徹落實。提高農民收入的快速途徑,也只能是落實好這些措施,作為收視最多的公眾媒體,要做的事情確實太多了,為農民增收引路導航。
    【網友嘉賓:曹暕】各地情況具體情況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增加農民收入。

 


責編:邢立雙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