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今(中宣部文藝局局長):
《延安頌》用電視藝術的形式,極其生動、極其自然形象地把毛澤東思想如何確立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過程展示出來了。既有深刻的歷史感,又有豐富的細節描繪;既有思想衝擊力,又有藝術震撼力。
這部劇作駕馭難度極大,涉及到很多重大的敏感問題;我們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幾乎均有表現;時間跨度也相當大。創作者卻憑着深厚的功力,把握得準確而適度。沒有長期艱苦的思想積累和藝術積累是絕難做到的。特別是延安文藝座談會這一集,表現得真實、全面,既不回避問題,又有準確的分寸感。第一次用藝術的手段,把當時為什麼要召開這次座談會,為什麼毛主席的講話到今天仍然有這麼鮮明的針對性、這麼長久的生命力揭示出來了。它針對的是當時延安文藝界現實思想問題而召開的,即文藝創作上所碰到的根本性的問題,文藝戈什麼人的問題,如何為的問題,以及文藝和生活、文藝和革命鬥爭、文藝和政治等的關係問題。通過此集,我們深切地感到,《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之所以具有長久的生命力,不僅僅是因為它,結了當時延安文藝界的經驗和教訓,同時也對整個中外文藝的歷史發展,包括中國共産黨領導文藝的歷史經驗,作出了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科學總結。把這一次座談會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用審美化的方式進行了表達,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其中一些藝術家形象的刻畫,雖着墨不多,卻栩栩如生。
《延安頌》通篇充滿着一種英雄主義的豪情,一種宏闊的力之美的氣派,它把一種偉大的思想的形成與確立,演繹得如此回腸蕩氣,扣人心弦,殊為難得。這個創作集體的成功非常值得總結。它是最佳組合,強強聯合,而且創作態度非常嚴肅,主創者們懷着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懷着對那一段光榮歲月和領袖們的崇敬之情,創作出這樣一部優秀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不僅為我國的電視業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也為我們中國共産黨留下了一部形象生動的感人歷史。
沈學明(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科研管理部主任):
《延安頌》是繼《長征》之後的又一部宏篇巨制,它全景式地展現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華民族優秀子孫在抗日戰爭極為艱難困苦的環境下,適時把握社會矛盾的發展演變,準確判斷國內國際時局的基本走向,駕馭時機,扭轉危局,由弱變強,走向輝煌的歷史進程。
劇情通過敵我友之間的矛盾線索,多層面地展現鬥爭的錯綜複雜性,為毛澤東在延安運籌帷喔、奠基偉業的英明壯舉做了很好的鋪墊。整部片子的歷史厚重感極強。很佩服編劇王朝柱同志的黨史功底,把一段很難表現的複雜歷史,表現得不僅活靈活現,脈絡非常清晰,而且一些在黨史上的敏感問題、難點問題總體把握得很好。歷史上的一些難題,往往是觀眾心中的熱情企盼,企盼著客觀的、科學的答案,如果對這些問題回避或淡化,會使觀眾失去對整部作品的信任感。王朝柱同志能夠知難而進,將黨史界、學術界多年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藝術形式,展現給觀眾,處理得很不錯。
毛澤東思想是博大精深的,抗日戰爭時期又是毛澤東思想獲得極大豐富和形成的時期。寫《延安頌》不能不寫毛澤東思想的豐碩成果,這部片子的另一成功之處是把看似枯燥的理論問題,用一個接一個的生動情節表現出來了。如寫《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的幾場戲,用電視手段展現出其思想的內涵和深度,使人深受教育卻未感到有説教氣。《延安頌》用一個又一個生動事實,回答了毛澤東為什麼能成為全國人民和全黨的領袖,為什麼毛澤東思想能成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這部片子用生動的藝術情節詮釋了“眾望所歸”四個字,其思想性是很深刻的。
《延安頌》在藝術手法上,既大氣磅薄又細緻入微,既表現出毛澤東縱橫捭闔、雄才大略的偉人氣度,又表現出他在人民面前“俯首甘為簾子牛”的淳樸風格。特別是黨群關係、幹群關係的戲,感人至深。看完40集《延安頌》,對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最後奪取政權,國民黨蔣介石為什麼會垮臺,毛澤東為什麼會成為偉大領袖,盡在不言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