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輿論監督?-第44期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1-14 19:03:15



關注媒體的輿論監督功能及媒體道德建設

【yq117】兩位老師,《電視批判》論壇從去年開始就提出“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新聞節目”這個論題,與專家學者和網友進行過廣泛的探討。最近,為配合辦好中央電視臺即將開播的全新24小時新聞頻道,又連續集中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但我覺得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可以説沒有談透或搞清楚,這就是“媒體的職責和責任”究竟是什麼,它的內涵都包括那些主要方面,作為大眾傳播的主流媒體應當如何更好地擔當起這個職責和責任?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媒體的職責和責任”究竟是什麼,它的內涵都包括那些主要方面,作為大眾傳播的主流媒體應當如何更好地擔當起這個職責和責任? 這個問題問得好,一會兒請兩位專家回答!
 【特邀嘉賓:喻國明】我想媒介的職責和責任從根本上來説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要履行社會守望的一種功能,努力做到事實的權威性;另外一個要扮演好社會的意見領袖這樣一個角色,但前提是要提供一個多方面表達社會意見的兼容性的平臺,只有在充分尊重老百姓的知情權和意見兼容的基礎上,我們常説的輿論導向才有可能是正確的。進一步説,我認為無論是媒介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還是它的輿論導向,其第一要義就是要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權,離開了知情權去談導向,去談責任都是會有很大問題的。
【特邀嘉賓:展江】媒體的首要職責,如果用美國傳播學者拉斯維爾的話説:就是進行環境的監測。新聞學上説,首要職責是提供新聞,其實兩者的意思是相近的,但也有一定的區別,比如説環境監測更關注的是我們所處的環境中的一些意外事件、不測事件、反常事件。因為這些事件對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更加重要或者説有直接的相關性。例如,現在發生的“非典型肺炎”疫情,那它就比日常生活的司空見慣的事情更值得關注。所以美國著名的新聞工作者普利策講過:記者是船頭上的瞭望者,他瞭望的是急流險灘,而不是一馬平川,為的是向社會、公眾、人民報警。防止災難性事件的擴大、蔓延。我個人認為這是媒體最重要的職責。當然,媒體對國家的政治生活、公眾生活的日常報道也非常重要,因為它關係到廣大的人群。但是我認為,影響面廣,大的突發事件,是媒體最最需要優先關注的。
【理查德3】我覺得媒體最基本的職責就是新聞事件的真實報道,告訴大眾事件的真相,不要欺瞞事實。

【春天沙塵暴】“自己的手不能給自己做手術”,誰來提高媒體的監督能力?
【特邀嘉賓:喻國明】這個觀點是有它的道理的,任何新聞媒介在反映社會事實,表達價值判斷時都有某種政治上的、文化上的局限性。解決之道在於,第一,要使我們的媒介更加豐富、客觀地展示新聞事實,更加兼容地表達新聞觀點,使這樣的一種局限性在一個單一媒介裏降解到較低的程度;但最為關鍵的是,第二,通過結構化的媒介組合方式形成事實表達和意見呈現的無影燈效應,也就是説,要通過多樣化的媒介設置來形成交叉的各有特色和角度的對社會問題的反應及對社會意見的呈現機制。

【春天沙塵暴】喻老師,您認為應“通過結構化的媒介組合方式形成事實表達和意見呈現的無影燈效應”,那麼西方媒體是如何實現這種監督機制的?
【特邀嘉賓:喻國明】 一個合理的新聞體制應該具備兩個要素,一是構成元素的多樣性,即媒介所屬關係的多樣性,二是遊戲規則的寬容性,即媒介有相對寬鬆的運營天地和規則,致使媒介履行社會職責的最重要的條件,構成元素的多樣性決定了社會監督和輿論表達的豐富性和全面性,遊戲規則的寬容性決定了媒介功能的銳利與力度,這也許是我國新聞傳媒體制改革的一個可以參考的方向。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請展教授談談,什麼是傳媒的雙重“封建化”?
【特邀嘉賓:展江】 我這個觀點是從德國大思想家哈貝馬斯那裏轉用的,雙重“封建化”指的是: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我們的媒體既受到傳統的、封建因素(如人治,統得太死)的制約,又受到了今天市場經濟中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影響。比如有償新聞、新聞和廣告不分、公器私用等等。到頭來,可能使我們的媒體不能滿足公眾和社會越來越高的需求,反而以一些低劣庸俗的信息,去影響社會。這就可能出現馬克思所説的精神上的齋期,在中國有很多媒體和從業人員,認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為民請命、伸張正義,但也有一些從業人員,既不替老百姓著想,也不從社會的發展角度考慮問題,而只顧把自己的口袋裝滿,這是危險的現象。相信有關部門一定會重視它,當然我並不是説中國的媒體已經是雙重封建化了,但一定要正視問題。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半天空”網友問: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力,也是決定受眾對新聞媒體信任度的重要因素,直接關係到新聞媒體的社會影響力,但政治性第一的原則勢必影響到真實地傳播,請問兩者如何權衡?
【特邀嘉賓:喻國明】首先,政治性第一的原則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原則,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觀一直認為事實是第一性的,政治和導向是第二性的。因此,在事實面前,一些政治和導向必須建立在充分尊重事實的基礎上,任何扭曲事實的政治和導向都是不可取的。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喻教授,您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民的知情權是新聞立臺的根本原則”,請您談談這個根本原則的出發點?
【特邀嘉賓:喻國明】 新聞的第一要義是提供環境監測,老百姓的知情權是他所有權益的基礎和前提,媒介在新聞領域要想為公眾服務,從根本上來説,就是要充分地告知與人民群眾生産、生活密切聯絡的相關的新聞事實和社會變化,其中也包括負面的信息,只有在全面告之相關信息的前提之下,人民群眾才能夠做出有效的優化的符合自己利益的選擇和判斷,進而採取相應的社會行動。我們的新聞媒介從根本上來説是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服務的,因此,尊重和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就是體現這種工作宗旨的最重要的標準,知情權是人民群眾一切權利的基礎,只有尊重知情權才談得上人民群眾其它社會權利和民主權利的實現,它是必要條件。

【貓咪mm】請問兩位老師,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負有輿論導向作用。你們如何理解新聞報道與體現政府意志之間的關係?
【特邀嘉賓:喻國明】 在我國,媒介與政府的關係應該是理性建設性的關係,但是這種建設性是建立在以民為本的基礎之上的,輿論導向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人民群眾由於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而産生的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因此,這種輿論導向就其目標而言應該縮小這種信息不對稱的狀況,在這一點上和我們政府的意志是吻合的,媒介跟政府之間的一致性應該表現為共同的來彌補這種信息不對稱狀況,使我們的人民群眾能夠在了解一切、判斷一切的基礎上自覺的從事社會實踐活動。

【煙草2599】請問老師,您認為應該怎樣提高輿論監督,有什麼設想?
 【特邀嘉賓:展江】現在從領導人到老百姓,都希望媒體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新聞工作者更是如此,問題是需要有制度的保障,或者是立法,或者是以黨和國家的文件的形式來保護輿論監督的正當性。當然在輿論監督的過程中,媒體也不能淩駕於法律之上越權行動。而是通過對社會問題的合理揭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最後通過司法、立法和行政手段來解決問題,所以也不能認為媒體是萬能的,但是這個作用是萬萬不可缺少的。

【明月夜!】請問展教授,您如何看待新聞節目的透明度問題,我們如何辨別媒體對受眾是否透明?
【特邀嘉賓:展江】新聞的本質就在於它的公開性,所以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非常有意義。如果新聞不能夠使社會做到透明化,那麼媒體應該説就沒有盡到它的職責。就像軍事行動的特點需要保密一樣,媒體如果不能對我們的社會和自然環境進行透明化的監測,那麼媒體就沒有存在的必要。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國的媒體在不斷的克服這方面的缺點、毛病,一步一步承擔起向公眾提供環境監測的可靠信息的職能。當然我們應該看到,媒體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有的是觀念上的,有的可能是舊體制的慣性,所以與公眾的期待還有差距,現在要解決的就是這樣的一些問題。我個人認為,在不影響中國的國家利益的情況下,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就是拿來主義。學習和借鑒國際通行的新聞傳播理念和相關的運作方式。結合中國國情,為我所用。所以需要打破一些傳統觀念,解放思想,就像這次央視對伊拉克戰爭的報道一樣。突破了許多禁區,而並沒有引起多大的負面影響,得到的更多的是正面的評價。這也需要社會各界包括新聞主管、公眾、新聞從業人員,對這個問題需要形成共識。
     換句話説,在一定的程度上,媒體要逐步改變報喜不報憂,對問題的反應總是慢三拍,或者顧慮重重,怕這怕那,當然這有一個根本的出發點,就是這樣的改革一定要有利於增進社會的總體福利,而不是個別人的利益。我們這個國家那麼多的人口,那麼廣大的地方,如果能夠真正以公眾、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對於災難、對於重大事件的報道就應該透明,而要減少那些對社會發展益處不大的、簡單的正面的宣傳。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增強新形勢下正確引導輿論的有效性,就必須善於發現和敢於觸及社會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切實發揮新聞宣傳解疑釋惑的作用。請兩位專家談談新聞宣傳如何起到解疑釋惑的作用?
【特邀嘉賓:喻國明】第一,首先必須建立媒介的事實權威這樣的一種地位,這是産生引導作用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我們的傳媒不是如實地、客觀地來呈現新聞事實,那麼它就不足以構成對受眾的説服力的前提和基礎;第二,多樣化地呈現社會的各種意見,這種兼容是産生引導作用的必要的基礎。因為只有在充分聽取社會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才能形成一種溝通機制,引導作用也只有在對社會的各種意見做出充分分析把握的基礎上産生。我認為,判別一個輿論引導正確性的標準是:通過這種引導使我們的人民群眾對於有關事實信息的掌握更加接近於信息對稱,而不是加大信息的不對稱。直白的説,就是讓我們的老百姓更接近對事實的真相,而不是遠離事實的真相。如果我們的輿論引導加大了老百姓的信息不對稱的狀況,我們説這種輿論引導是錯誤的,輿論引導的有效性必須建立在正確輿論引導的基礎上,這就是説,老百姓的知情權得到盡可能的保障。

【yq117】多年來,我們一直把媒體的新聞報道與輿論宣傳劃為等號,認為媒體的新聞報道就是輿論宣傳,那麼新聞報道與輿論宣傳在概念和內涵方面有那些不同呢?
【特邀嘉賓:展江】 關於這個問題我寫過一篇文章,可以參考(新聞與宣傳:貌合而神離) http://www.cctv.cn/tvguide/tvcomment/tyzj/zjwz/6144.shtml


責編:張文娟 邢立雙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