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戲曲節目?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3-3-6 0:55:57



有關戲曲知識的問答


    【yq117】我國戲曲最早起源於哪些藝術形式,什麼年代趨於成熟;我國古典戲曲的基本形式都有哪幾種?
    【特邀嘉賓:路應昆】籠統的講戲曲是故事表演與歌舞這兩種因素綜合而成。大致北宋、南宋之交,當時成為南曲的歌唱形式與故事表演相結合,形成了今天意義上的戲曲。最早的戲曲形式叫作戲文,也叫南戲。元代盛行的戲曲形式叫雜劇。明代最興盛的戲曲形式叫傳奇。清代戲曲的主要形式叫亂彈。今天看到的很多劇種,主要是從清代亂彈來的。清末民初又有一些劇種逐漸興起,如越劇、評劇、楚劇等。

    【yq117】幾位嘉賓,您們能給解釋一下,什麼叫“亂彈”,“亂彈”對我國當時的的戲曲發展起到了些什麼作用?
    【特邀嘉賓:路應昆】“亂彈”是清代對民間戲的一種俗稱。籠統講,當時除崑曲之外的民間俗腔俗戲,都可以算在“亂彈”內。它的主要聲腔是梆子、皮黃、吹腔、撥子等,也包括高腔等。這是“亂彈”用作總稱。“亂彈”有時也有狹義用法,指某些地區的俗腔俗戲,如浙江的一些民間戲及其聲腔,也叫“亂彈”。亂彈是清代民間戲的主流,現在的很多劇種都直接從清代亂彈來,京劇也是亂彈的産物之一,也可以説京劇是亂彈的集大成者。
    【yq117】您的解釋很透徹,很清楚。要不我們總以為這個“亂彈”是“亂彈琴”的意思。謝謝您!
    【特邀嘉賓:路應昆】補充一句:“亂彈”當時應該是一種蔑稱,確實帶有亂彈琴的味道。因為正統人士認為民間的俗戲俗腔不像崑曲那樣講法度,所以用了個“亂”字。

    【高正奎】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同樣的段子,為什麼在國外是那麼的喜歡,而國內冷冷清清,難道僅僅是思鄉的緣故嗎?
    【特邀嘉賓:傅謹】其實國外人喜歡的段子,國內人也喜歡的,只是由於我們的新聞媒體看不到國內普通民眾的喜好。你看一般的大眾傳媒,成天傳播的都是那一小部分小資們喜歡的東西,我們中老年的愛好哪能得到表達呀。去年唐山中國評劇節,我曾經去過那裏,看到中國評劇院演《楊三姐告狀》時的火熱景象。但是從新聞裏人們看到的,主要是幾齣新創作的沒有什麼人看的戲,不明白的人,還以為只有那些戲受歡迎呢。
    【北京葉子】我喜歡戲曲已經很多年了,經常會到劇場裏去感受那種氛圍,但是電視戲曲看得是越來越少。 不是不想看,而是我覺得很少有質量好的電視戲曲作品值得看。我們總是在呼籲不喜歡戲曲的人來喜歡戲曲,但是對於一直衷心熱愛著戲曲的人,電視臺又拿什麼來給我們看呢?比如一年一度的春節戲曲晚會,越來越走向大雜燴的雜耍性質,不是拿跟戲曲根本不沾邊兒的形式往戲曲裏生搬硬套,就是讓莫名其妙完全不懂戲的主持人來客串,那還叫戲嗎?!整一個嘩眾取寵吧。 比如電視臺播放的那麼多戲曲電視劇,又幾部是真正意義上的精品? 比如少有的幾個戲曲演員的訪談,無論從節目質量還是內容上,都比同類型的其他頻道的訪談要差。比如僅有的一兩個具有新聞性質的戲曲欄目,卻很少能給我們提供最新的劇壇動態,還不如我們在網站上看到的多。…… 如此等等,問題數不勝數,既然討論的是電視戲曲的問題,我不知道兩位老師對我説的情況是不是有同感。  
    【特邀嘉賓:傅謹】你好,葉子!我同意你的意見,我對春節戲曲晚會意見也大著呢。
    【北京葉子】現在戲曲界的獎越來越濫,連“梅花獎”都不能倖免,有些根本沒有演過什麼大戲,既無知名度,又無觀眾群的演員,排一個拼拼湊湊的專場照拿“梅花獎”,這對那些真正憑多年的努力而獲得“梅花獎”的演員們很不公平。以前“二度梅”非常嚴格,一屆只有幾個,質量絕對令人信服,現在一次二度梅那麼多人,就很難保證整體的質量這樣的評獎是不利於出人才的,大家都象分果子一樣分獎,拿出來誰都是獲獎演員,有意思嗎?觀眾也很難認可啊。

    【畫眉99】兩位老師都是戲曲研究方面的專家,請問兩位老師:歷史上你們最推崇的戲曲理論大家是誰,為什麼?
    【特邀嘉賓:傅謹】我最推崇的戲曲理論大家是王國維和張庚,我推崇王國維是因為他使中國的戲曲研究成為一門現代意義上的學術,他是戲曲研究領域的開山祖師。我推崇張庚,因為他是近50年最清醒、最有頭腦也最有立場的一位理論家,他在中國戲曲發展近五十年的歷程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像張庚老這樣一些理論家,那傳統戲曲早就被那些老左們折騰玩完了。

     【畫眉99】自從有了電視這種傳播媒體,戲曲的形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打破了單純小劇場的形式,更注重舞美造型,增加了觀賞性,這無疑也擴大了戲曲的傳播範圍,聽説這樣的節目在國外有很好的市場,不知二位老師對此如何評價?這是不是戲曲生存的一條道路?
    【特邀嘉賓:傅謹】電視確實大大地方便了戲曲的傳播,但是戲曲的變化並不因電視而發生,其實對舞臺美術的重視,從二、三十年代的“海派”就開始重視,但是後來人們對它的評價,有褒有貶。至於國外市場,我想只要是好的戲他們都會歡迎,據我所知,音配像在海外就很受歡迎,雖然沒有什麼舞美。電視擴大了戲曲的生存空間,這是無疑的,但是戲曲的生存與發展,主要還是要靠自身。

    【畫眉99】問網友嘉賓韓麗萍一個問題:你為什麼選擇戲曲專業?你打算怎樣運用電視這個媒體傳播戲曲方面的知識?
    【網友嘉賓:韓麗萍】我本身很喜歡戲曲,後來又從事與戲曲有關的工作,所以對戲曲的一些舞臺形式以及戲曲理論知識略有涉及,逐漸被戲曲所蘊涵的文化底蘊所深深吸引,所以,就選擇了戲曲作為我畢生從事的職業。電視作為影響當代人們生活最重要的一種媒體傳播方式,是人們接受信息的主要來源,同時也對其它的傳媒産生了一些影響,特別是劇場藝術,在電視逐漸走向千家萬戶的同時,確走向了萎縮。所以戲曲應該改變傳統的舞臺劇的觀念,縮小電視與戲曲的差異,特別是解決戲曲的虛擬性的藝術表現形式與電視的寫實性相結合的問題。戲曲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更應當吸收電視以及電影一些先進表現形式,使戲曲真正的與電視融合。
    【高正奎】為什麼在有些地方戲曲(比如我們這裡的泗州戲)在現場很受大眾的喜歡,而到了電視裏,人們又不由自主的換了個頻道呢?
    【特邀嘉賓:路應昆】我剛才回答過一位網友的類似問題。劇場是一個大的“心理場”,臺上台下和觀眾彼此之間可以互相感染,可以互相強化審美心理效果。戲曲由電視臺播放,只是為了一般群眾欣賞方便,其藝術效果確實比在劇場裏差得多。

    【hulunbeir】一提到戲曲我第一反應就是:不懂。不懂得應該怎樣去欣賞,所以根本談不上是否有興趣了。
    【特邀嘉賓:路應昆】這是一個遺憾,戲曲是一種傳統的藝術,又重技藝,所以是一種“看門道”的藝術。完全不了解“門道”,確實很難欣賞。如果能一邊了解有關知識,一邊欣賞,就是最好的。另外,能看到一些演得最好的戲是幸運的,有些演得好的戲從直感就能喜歡它。

    【明月夜!】有人説:戲曲是劇場藝術,需要氛圍與環境,不走進劇場就無法真正了解戲曲。請問兩位專家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呢?
    【特邀嘉賓:傅謹】沒錯,説得真對。戲劇就是應該在劇場裏欣賞,假如沒有機會去劇場,在電視裏看看,也算是無奈之舉吧,但也比看不上好呀。
    【特邀嘉賓:路應昆】戲曲確實是一種劇場藝術,戲曲最精彩的東西不進劇場很難領略。劇場是一個心理場,臺上台下互相感染,觀眾之間也互相感染,所以總體的感受氛圍很特殊。我自己的體驗不論是同一齣戲還是同一段音樂,我在家裏獨自欣賞,和我在劇場裏和很多觀眾一同欣賞,在感覺上是不一樣的。


責編:張文娟、張青葉、邢立雙

 共8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