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戲曲節目?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3-3-6 0:55:57



關注地方戲曲的保護和傳承



     【畫眉99】兩位老師可以介紹一下現在地方戲曲的發展和保護情況嗎?京劇和崑曲已經列入國家級文化保護遺産,可是很多地方戲還處在邊緣,也有人提出“搶救”,請二位老師介紹和點評這方面的情況,謝謝!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我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具有豐富的非物質遺産。但同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我們也面臨著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有效保護傳統和民間文化藝術的挑戰。對京劇、崑曲以外的其他很多地方戲,電視媒體應該如何保護和進行傳承?
    【特邀嘉賓:傅謹】目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是崑曲,崑曲從20世紀初就進入相對比較困難的境地,其實就在今天,它也還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做。至於地方戲,尤其是那些傳播範圍相對較小的地方劇種,面臨的困難就更大。京劇、崑曲可以動用國家的資源給予保護幫助傳播,但地方性的劇種很難完全靠地方的資源與手段去幫助它,去保護它。但我們還是必須去做,尤其是地方的電視臺應該更注重本地的劇種。可惜現在的問題是,往往越是地方性的電視臺越不注重自己本地的地方戲,全國各地的新聞媒體都在重復一些同樣的內容,而幾乎完全不注意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性藝術。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也是地方性的小劇種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我呼籲各地包括電視臺在內的所有新聞媒體,都要更關心本地的藝術,而不是去關心那些浮在表面的似乎大家都在關心的對象。全國各地的新聞媒體都只關心一些同樣的對象,而不是更多地關心本地性藝術,是很令人擔憂的現象。徹底改變這種現象,是電視在傳播民族藝術方面未來可以努力的最重要的方面。
    【特邀嘉賓:路應昆】地方戲的發展和保護情況,我不了解很全面的情況。我知道有很多地方戲很需要“搶救”,但是現在限于各方面的條件,這方面的工作做的不是很理想。説到電視媒體應該如何對這些地方戲曲進行保護和傳承的問題,我想也是由電視臺對這些地方戲盡可能多拍、多播,多組織相關活動,這是功德無量之事。現在從北京的電視節目來看,確實是京劇最多,最近以來昆劇也好一些了,但其他地方戲播得太少。其實可以做一種節目:同一齣戲,把若干不同劇種的都拿來放在一起播。如同一齣《蘇三起解》,播了京劇的之後,也可播其他劇種的演法,讓觀眾比較一下一齣戲怎樣由不同的劇種作不同的“藝術詮釋”,應該很有意思,而且很能增長知識。

    【畫眉99】最近電視熱播《劉老根》,其中提到“二人轉”,請問二位老師如何評價這種地方戲曲形態?
    【特邀嘉賓:路應昆】“二人轉”是一種很有意思的表演形式,我也很喜歡它,可惜看的太少,尤其最“原生態”的二人轉,我只看過一次。二人轉很貼近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現在很多文藝作品恰恰最缺這一點。
    【特邀嘉賓:傅謹】我是很喜歡看電視劇《劉老根》的,包括喜歡看二人轉。我覺得二人轉和劉老根之所以讓我喜歡,原因都是一樣的,因為它是面充滿了民間趣味。其實現在在東北也有許多民間的二人轉演出,人們對它的評價還不一樣,也有些人不喜歡,覺得它庸俗、低級,但我覺得老百姓在休息的時候有權選擇他們自己喜歡的娛樂方式。我不贊成知識分子把自己的趣味強加給觀眾。

    【畫眉99】請問兩位老師,國外有“地方戲曲”這種形式嗎?歌劇是否也可看作是一種地方戲曲?他們與中國的地方戲曲有什麼異同?
【特邀嘉賓:傅謹】戲曲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戲劇形式,所以國外當然不會有地方戲曲,但是國外也會有一些地方性的戲劇,只是他們的形式與我們的戲曲不會完全相同。至於歌劇,按理説應該算是意大利西西裏的一種地方戲,但是因為他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所以我們就忘了它是地方戲,以為它是世界性的藝術。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電視媒體應該如何配合對中國民間戲曲的傳播、發展和保護,請專家談談你們的看法。
    【特邀嘉賓:傅謹】電視作為目前最有影響力的傳播媒介,它可以為傳播、發展和保護傳統戲劇做很多工作,有些工作甚至是非它做不可的。我覺得多錄製和播齣戲曲節目,尤其是集中精力錄製和播出一些稀有劇種、瀕危劇種和身懷絕技的老藝人的表演,並且經常播出這些節目,這就是電視所能夠做的最主要的貢獻。除此之外,我們還能要求什麼?
    【北京葉子】我希望從事戲曲工作人們,電視編導們不要再破壞戲曲了,觀眾們喜歡看的是原汁原味的戲曲節目,比如今年的春節戲曲晚會裏有一個節目,《梁祝》,是芭蕾舞和越劇,還有一個什麼藝術形式湊在一起的,其中舞蹈跳了半天,戲只唱了四句(兩位演員一人兩句),《十八相送》如此經典的唱段,只給觀眾們看四句,對得起大家嗎?其中扮演祝英臺的演員名字屏幕上還給寫錯了。我不知道有多少真正意義上喜歡越劇的觀眾會喜歡看這樣的戲曲節目。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電視臺一旦搞這種大雜燴,越劇和黃梅戲就算倒了霉了,大概是這倆劇種的清新亮麗,完全外行的綜藝節目主持人客串的準是這倆劇種。你説一個戲曲晚會,地方戲的比重本來就小,一般也就是那麼一段兩段,禁得起這麼折騰嗎?喜歡地方戲的觀眾還看得到原汁原味的戲曲嗎? 
    【特邀嘉賓:路應昆】對純粹“民間”的小劇團之類(即非國營大劇團),無疑應該多多宣傳扶持,包括多拍攝播放他們的戲,多介紹他們的活動,甚至讓他們多參與電視臺主辦的一些活動。這對他們是極大的鼓勵。民間戲曲生動活潑,影響面廣,與民眾的生活水乳交融,故歷來是戲曲最廣大的基礎。可是這幾十年重點都在國營大劇團上,民間戲大大萎縮,不少地方已經中斷。這其實是戲曲總體“危機”的根源之一。民間戲班條件差,也很容易散掉,但具備基本條件時也很容易搞起來。電視如能多關注民間戲班,會非常有利於他們的發展。我説到的許昌教育電視臺的做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他們的幫助下在城鄉各地組織起幾十個業餘劇團,他們的活動常常出現在電視臺的節目中。我去看過一些業餘劇團的演唱,他們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對戲曲的如癡如醉的喜愛,使我強烈地感受到戲曲在中國民眾中確實是深深紮下了根。戲曲在中國絕不是無根之木,而最主要的根是在民間。

    【高正奎】在戲曲節目方面:浙江衛視的《戲曲版》、河南臺《梨園春》和安徽臺的戲曲電視連續劇辦的很好,這兩個節目在保護和傳承當地戲曲文化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特邀嘉賓:傅謹】95年以前我在浙江衛視的戲曲欄目做過,很有感觸,不僅培養了很多觀眾,自身也因為受到歡迎而活得很滋潤。《梨園春》也是如此。
   【高正奎】那麼對於現代題材的戲曲電視劇,不知道你是如何看的?
   【特邀嘉賓:傅謹】其實現代題材的也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好的。《土坑上的女人》就很不錯。但是我基本上不會喜歡那一類類似于化粧表揚稿的劇目。把人們的胃口都倒了。
   【特邀嘉賓:傅謹】"梨園春"欄目是一個普及性欄目,是一個娛樂性很強的欄目,它以吸引廣大觀眾的參與取勝,它的成功,是戲曲可以具有很強娛樂性的最直觀的證明。當然,這只是戲曲欄目的一種模式,除了有這樣一些觀眾參與性很強的欄目外,也應該有更多更能展現專業水平的欄目,兩者都不可偏廢。


責編:張文娟、張青葉、邢立雙

 共8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