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中國電影如何借力大眾傳媒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5-11-24 21:25:04



中國電影需要靠大眾傳媒的支持嗎?

  [趙飛燕1]中國電影需要靠大眾傳媒的支持嗎? 
  [特邀嘉賓:金元浦]在我看來電影本來就是一種大眾媒介,過去的藝術發展中其實很多藝術門類都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比如説文學中的小説,在它發展的初期,由於有了新的印刷媒介的出現,所以才有了蓬勃的發展。而且,在開始的時候,它就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為精英藝術家所不齒的東西。而後,才逐步地登堂入室,後來甚至成為文學的宗主,電影也是這樣。電影開始的時候,也是難登大雅之堂的大眾文化,在它後來的發展中才有了第七藝術的美稱。所以,今天我們把電影直接稱為大眾文化是回歸電影的本位或者回歸電影的本然之狀。 
  [特邀嘉賓:金元浦]當然,今天的電影除了它自己就是一種媒介之外,它還要借助更新的媒介來傳播自身。這個更新的媒介就是消費時代的市場化條件下的網絡。網絡方式全面地改變了我們當下的生活,借助這樣全新的傳播方式,作為大眾文化的電影有了更具普遍性的傳播渠道。 
  [特邀嘉賓:金元浦]電影從一開始就是最大眾的大眾藝術,它與大眾的日常生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絡,它的平民性、視覺的直觀性、甚至它的瞬間易逝的特徵,都顯示了它作為大眾藝術的本相。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在世界電影的傳播領域,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只有好萊塢的電影遍佈世界各地,吸引着不同民族、種族,不同膚色的人走進影院,好萊塢電影的全球傳播策略成為我們無法回避的經驗。請問,好萊塢是依靠大眾傳媒而發展起來的嗎?為什麼? 
  [特邀嘉賓:賈磊磊]不是決定因素。100年前的好萊塢只是美國洛杉磯郊外一個偏僻的小鎮。明媚的陽光和宜人的景色,使它成為二十世紀初獨立製片人擺脫東部“美國電影專利公司”壟斷的安居與進取之地。光陰荏苒,如今的好萊塢已經成為美國主流電影的大本營:驚悚、色情、暴力、嬉笑樣樣俱全;探案、冒險、幻想、懷舊、無一不有。好萊塢電影就象美國的飲料(可口可樂),香煙(萬寶路),快餐(麥當勞)一樣,進入到世界各國的消費領域。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好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堅冰和壁壘。如果一部拒絕與好萊塢各大公司合作的電影,根本就無法進入美國的主流院線,這不僅僅是一個媒介與電影業的關係問題,而且也是一個商業化的電影體系決定的産業問題。 
  [網友嘉賓:劉藩]你説得沒錯,大眾傳媒確實對美國電影的成功功不可沒。但是不可否認,美國政府太愛它自己的東西了。他們會赤裸裸地逼迫別的國家買他們的電影,這和大眾傳媒沒關係。 
  [嘉賓主持:葉宇]其實好萊塢首先是有枝繁葉茂的電影産業格局和完善的發行放映體系,其後才是與大眾傳媒的結盟,所以我還是想強調一點,不要覺得大眾傳媒可以決定電影的一切。 

  [麵包屑兒]賈老師,中國電影的頒獎已經越來越成熟,它對發展中國電影有何積極的作用?傳媒對它的報道會增加受眾對電影的關注嗎? 
  [特邀嘉賓:賈磊磊]電影的頒獎典禮和相關的電影活動一方面是促進電影的發展,另一方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為新電影尋找市場。中國的許多低成本小製作的電影曾經在海外的國際電影節尋找到許多生存的空間,為這種電影提供了生存的可能。中國的電影頒獎應當説,不僅對電影業,甚至對地區的經濟文化都有促進作用。從這種意義上來講,電影的頒獎對電影和經濟都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這並不是説,所有的頒獎都十全十美,特別是對於廣大觀眾來講,電影獎項的設立和評選應當和它們越來越近。 

  [中國吉祥0]所謂的“借力大眾傳媒”,就是讓傳媒促進電影的發展,大眾傳媒怎麼促進呢?如何形成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 
  [網友嘉賓:劉藩]大眾傳媒的範圍很大很大,不僅僅是輿論氛圍的問題。傳媒、娛樂不分家,傳媒和娛樂是大産業,是有待深入挖掘的金礦。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2004年,中國電影實現了三大突破:國産電影産量高達212部,為歷年最高;年票房突破15億元人民幣,為近10多年來的最高;國産影片票房首次超過引進大片,票房份額從去年30%上升到55%,首次出現三部國産大片票房過億(《十面埋伏》《天下無賊》《功夫》)。中國電影的進步不容小看,那為何還要借力呢? 
  [特邀嘉賓:賈磊磊]儘管中國電影在縱向的比較上比過去有所進展,但是在整個世界電影格局當中,我們15億人民幣的票房根本不能和電影的發達國家相互比較。我們知道的是好萊塢電影為美國社會創造了難以數據的鉅額經濟利潤。據統計,美國文化産業的産值佔GDP的18%以上,在美國最富有的400公司中公司佔72家。以影視製品為主體的美國文化出口,每年能夠為美國創造了數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我們中國電影的觀眾人數巨大,我們的市場空間有非常大的擴展可能。所以,我相信,在中國電影不斷走向産業化的進程當中,中國電影,特別是本土電影,將會有一個全面的發展。 

  [點點小寶]如果大家喜歡一部電影,會選擇那種傳媒呢? 
  [網友嘉賓:劉藩]真喜歡的電影和那種場面特別好的電影當然要到電影院去看了。一般的電影有時候還是會偷偷懶省省錢看碟和下載。 
  [特邀嘉賓:金元浦]真正喜歡一部電影,一定要去電影院,如果一般的就在家裏一個人看。實際上許多人都是買盤看,網上下載,MP4,車載,飛機上的屏幕上看。喜歡去電影院看,但是成本太高。 

  [★婉兒★]大眾傳媒能夠展現電影的全部嗎?人們在家中觀看的電影能否會獲得影院中那麼強大的感染力? 
  [嘉賓主持:葉宇]呵呵,大眾傳媒當然不能代表電影的全部。 
  在家中看電影和在電影院看電影肯定是完全不同的,我想這一點大家都會有同感,所以,我們真的沒有必要擔心電影會被什麼傳媒滅掉,把自己封閉起來,電影才有可能路越走越窄。 

  [明月夜!]請問金老師,數字電影有沒有可能讓我們影迷人人都成為導演? 
  [特邀嘉賓:金元浦]數字電影真是一個大眾化的媒介,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自己去拍電影。我有一個學生,很喜歡電影,結果就自己去拍電影,花了10萬塊錢拍成了一部電影。現在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正是數字方式才使普通大眾有可能介入到曾經是藝術皇冠上的明珠的電影中。使得很多老百姓一圓電影夢。許多電影和藝術學院的學生每年都在自己拍電影,數字電影的平民性會慢慢顯示出來。 

  [麵包屑兒]幾位嘉賓,中國電影最近幾年的發展您覺得得益於什麼?對傳媒來講,是電影促進了傳媒還是傳媒炒熱了電影? 
  [嘉賓主持:葉宇]中國電影這幾年的發展應該更多的得益於産業和體制的調整。思路更活了,路子更多了。 
  [網友嘉賓:劉藩]傳媒和電影是互相支持的,這幾年中國電影是因為政策的變化,現在廣電總局已經將電影定位為娛樂,在他們的文件上,廣播影視已經變成了廣播電視,電影被單獨拿出來作為娛樂。他們的發言人朱虹這樣講:公雞打鳴,母雞下蛋,宣傳和娛樂可以適度分開。 
  [特邀嘉賓:金元浦]中國電影去年達到了創記錄的高峰,今年可能更好。我覺得一個的原因之一是大家對電影作為一個産業的認識,過去我們總是把電影只當做藝術,實際上電影是一種創意産業。比如張藝謀以前做藝術電影,《英雄》之後做商業電影,他自己就講操作的方式和運作的系統都完全不一樣,我覺得正是觀念的解放,對電影作為文化産業的認識解放了電影工作者的思想。變成了推動電影發展的推動力。 


責編:羅石曼、王蕓蕓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