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如何建立中國電影與大眾傳媒間的良性互動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5-11-24 20:38:31



電影是否也有提升大眾品位的責任

  [漫游世界]我們認為20世紀六、七十或八十年代,電影是最為大眾化的娛樂吧,請嘉賓老師談談中國電影百年的黃金時代。
  [特邀嘉賓:李道新]對於中國電影來説,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確實如你所講,但我個人不認為這是中國電影百年的黃金時代,因為,它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在相對封閉的電影接受政策中實現的,中國電影百年的黃金時段還是應該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在那樣一個國破家亡的年代,中國電影“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但在中國早期電影人的努力下,中國電影創造了無愧於世界,也無愧於時代的輝煌。僅就影片來説,《馬路天使》、《十字街頭》、《一江春水向東流》、《小城之春》、《萬家燈火》應該都是很難超越的境界。
  [漫游世界]那就是説中國電影一起步很快就步入了輝煌,而且是先天不足和後天失調的國破家亡時代,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特邀嘉賓:李道新]一個商業競爭的環境,電影人不得不面對好萊塢和外國電影的入侵,他們始終面對的是死與生,所以,有一种先天的憂患意識,除此之外,敬業和開放心態也是中國早期電影人的優良品質。
  [中國吉祥0]相比較現在的環境,是否相似?
  [絕代大俠任魚宇]我喜歡張藝謀和徐克的作品。張藝謀的作品有非常多的中國文化的內涵和味道;徐克的作品天馬行空、意象萬千,有莊子、古龍之風骨。二人的作品都是精品。
  [漫游世界]現在的電影人則不然,因為改行太容易啦,拍不了電影可以拍電視,演不電影可以演電視,反正可以混到飯吃吧,商業競爭使得他們既可以選擇電影也可以選擇電視,反正都是演戲。

  [胡嚕]:請問丁老師,您看的好萊塢電影多還是中國電影多?哪個對您的影響更大?
  [特邀嘉賓:丁亞平]我還是先不説我自己吧。我想先提供一個有關魯迅看電影的有趣的資料,據魯迅日記等記載和統計,魯迅在去世之前的最後十多年的時間裏看了200餘部電影,其中大約有130部美國電影。在30年代,文化人看外國電影比較我們現在娛樂與信息業已全球化的時代還要方便,為我們現在所自嘆不如。我自己是做電影專業研究的,看好萊塢電影當然不少,但早先主要靠看錄像,現在大多數通過盜版光碟,條件並不怎麼好。在我個人,看好萊塢看美國電影更多的是出於個人的興趣,而看中國電影尤其是早期中國電影則是出於一種專業研習的需要。
  [楊過110]可不可以説中國電影對觀眾沒有吸引力?
  [特邀嘉賓:丁亞平]就現在的中國電影而言,在一定意義上可以這麼説。現在的中國電影除了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和成龍、周星馳的電影以外,真正對廣大的觀眾具有吸引力的電影還有什麼?

  [一節彩虹]中國電影會不會因為禁受不住盜版的打擊而消失或衰落?有點悲觀。
  [特邀嘉賓:李道新]應該從兩個方面看這個問題,盜版是可恥的,但盜版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眾對電影的渴求,但另一方面,盜版不打擊,中國電影確實會遭受重創。

  [1307]請問,電影是否也有提升大眾品位的責任?
  [楊過110]一定有。
  [特邀嘉賓:李道新]有。已有的電影文化已成為大眾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需要有一大批充滿人文關懷的電影,為我們平庸的日常生活帶來詩性,讓我們在勞碌中仰望銀幕,獲得感動。
  [嘉賓主持:索亞斌]李老師有句名言:電視使電影顯得更加富有詩意了!

  [一節彩虹]對西方美國的電影與傳媒的一些經驗和教訓我們應該從中學到點什麼呢?
  [特邀嘉賓:李道新]電影要市場化,傳媒要自律。
  [楊過110]我國的電影業現在是市場化運作嗎?
  [特邀嘉賓:李道新]正在努力,目前80%的國産新片是民營影業公司出品的,他們都是市場化運作,但也有一些影片的拍攝不遵循市場規律,並能獲得超常規的獎項或發行。

  [1307]請問兩位教授,您們對電影的認識已經到了如此的高度,那麼在看電影時還會有感動嗎?會不會總在以專家的角度審視它?
  [特邀嘉賓:李道新]會感動啊,我最喜歡蘇聯戰爭片,我只有在研究中國電影史的時候,才會以所謂專家的角度審視,但在第一次看片時,仍然是一個普通觀眾,我總在努力,即便是研究,也要充分享受電影帶給自己的快樂!

  [中國吉祥0]嘉賓向我們推薦以下您們的電影學術專著,還推薦一下其他的電影理論,電影評論,電影歷史這方面書籍?
  [特邀嘉賓:李道新]李道新著《中國電影史1937—1945》、《中國電影批評史1897—2000》、《影視批評學》、《中國電影的史學建構》、《中國電影文化史1905—2004》一共五本!

  [散文家1]電影面臨的最大危險是什麼?影院單調市場無序是影響電影發展的罪魁禍首嗎?
  [特邀嘉賓:李道新]不是,關鍵還在電影創作者,必須要有相當品質又能面向市場的電影創作,電影面臨的最大危險是創作主體,缺乏敬業精神和想象力。

  [漫游世界]電影的春天還會再來嗎,請嘉賓談談中國電影后百年的發展前景吧?
  [特邀嘉賓:李道新]電影的春天必須到來,否則,中國就在新一輪全球化的文化産業競爭中敗北,新百年中國電影一定要學會面向市場,只有這樣,中國電影才能重溫輝煌。
  [嘉賓主持:索亞斌]個人看法,不光中國,電影有沒有下一個百年還不一定呢。從長遠發展角度上看,電影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樣式/傳播手段,應該會逐漸消失,或者説和其他媒體融為一體,難分彼此。
  [漫游世界]電影的技術手段可以消失,但是電影作為一種藝術樣式是不應當消失的,是電視劇所不可替代,請嘉賓談談電影與電視劇的藝術差異?
  [特邀嘉賓:李道新]這真的像考試一樣,還是主要表現在觀影方式和觀影體驗上,電影應該是在電影院裏面看的,電視劇一般在家裏,電影院的觀影方式是一種造夢機制,電影理論曾對此有精深的研究。

  [散文家1]在中國80年代初期電影在農村是非常受歡迎,人們為了看電影會老老小小走好幾個村子,黑乎乎的操場上擠滿了人,熱鬧非凡但是現在再也看不到這種場面了,這是否代表電影走入百姓家的形式多樣化了?
  [特邀嘉賓:李道新]不能簡單這麼認為,八十年代初期,電影的受歡迎有很多因素,尤其在農村,外國電影的衝擊還沒有出現,電視也還不太普及,所以,電影走入百姓家的形式多樣化還是從九十年代後才開始慢慢出現的。


責編:青葉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